現金

|共28篇|

廢鈔又如何:踏入 2024,印度仍是現金主導?

2016 年底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停用 500 及 1,000 盧比這兩款鈔票,並在 4 小時內回收作廢,以打擊貪污及遏制黑錢。86% 流通貨幣一夜間淪為白紙,令全國上下陷入混亂。批評人士更指,此舉傷害低收入戶,並窒礙非正規經濟發展。但最新研究顯示,現金仍在當地佔主導地位,讓人再次質疑廢鈔令的必要性。

深不見底:新亂世下聯儲局的權力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軍事強國,美元亦是現時世上最普及的國際交易貨幣,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每項政策,都牽動全球經濟。3 月 8 日,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揚言會加快加息步伐,隨即引發香港股市震盪,恆指一度失守兩萬點。資深財經記者 Jeanna Smialek 就剛剛出版著作 Limitless,解釋美國聯儲局如何被賦予深不見底的權力。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

【無現金之禍】硬幣兌換收費貴,日本小店吃不消

日本三大銀行陸續對使用硬幣兌換機收費,其中以三井住友的價格最高。本月開始,在該行即使兌換 500 枚 1 日元(合共約 37 港元)硬幣,也要繳付 400 日元(約 29 港元)手續費。對於薄利多銷、只收現金或服務長者的小店而言,此舉令它們的經營成本暴增,在疫下本已難為的生意,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把現金藏在家中的人:大毒梟埃斯科瓦爾

很多不法分子會因為受到制裁,又或者因為法律問題,無法透過銀行管理財產,而要把大量現金藏在家中。當中最經典例子,是 80 年代哥倫比亞大毒梟巴勃.埃斯科瓦爾(Pablo Escobar)。近年,埃斯科瓦爾的事蹟因為 Netflix 網劇「毒梟」(Narcos)而深入民心。他曾經因販毒成為全球第七大富豪,直到今年,埃斯科瓦爾親戚依然會在他家中暗角發現其遺產。

為免積蓄變廢紙,黎巴嫩人買樓買車買雕塑

「港版國安法」殺到,不少人怕港元隨時淪為廢紙。想要保住身家,除了兌換美元,或許還可向黎巴嫩人取經。眼見國家深陷金融危機,黎巴嫩鎊插水式貶值,物價直線飆升,他們為免畢生積蓄化為烏有,紛紛拿錢去買跑車、滑雪小屋甚至貴價藝術品,以投資作保值,意外帶動奢侈品及房地產市場。

派錢注定「慢」?且看韓式速度

2 月 26 日,香港政府於「財政預算案」中公佈將向成年居民發放現金一萬元;千呼萬喚,本週終於再有新消息,據報最快 6 月 21 日起開放登記,大部分市民有望在 8 月底收到款項。因應武肺疫情,美國、日本等國家均推出派錢措施紓解民困。對大眾來說,錢當然愈快到手愈好,為紓一時之困卻要苦等多時,是否合理?到底有沒有更快捷的派錢方法?假如回答問題的是日韓兩國政府,答案或會不同。

錢太髒,要抗疫不如無現金交易?

病毒無孔不入,先不說有些患者毫無病徵,即使刻意與人保持距離,在購物時仍無可避免要接觸現金。在不知現金上一手甚至上幾手的主人是誰,會否帶有武漢肺炎病毒的情況之下,為了保險,不少人轉用流動支付,以求不用接觸就可以付錢。

全球現金「失蹤」案

銀行比以往發行更多鈔票,但現金似乎正在地上消失。中央銀行不知它們「失蹤」的原因或去向,如今紛紛試圖破解這個金融之謎。當信用卡及手機支付愈趨流行,各地社會及公司開始推行無現金化,事情更是撲朔迷離。不過,原因可能很簡單 —— 在澳洲、瑞士、德國等地,都有不少人囤積現金。

殘酷現實:儲得了錢,儲不了購買力

清朝典籍「嶺南叢述」記載了一個白蟻食銀的故事:康熙年間負責鹽務課稅的官員發現,部分庫存的白銀突然消失,其後發現白銀為白蟻所食。儘管一些地方風俗誌,記載的事件未能確定真偽,但若放在現代人的儲蓄狀況上,卻是另類的「事實證明」:假如只把賺到的錢鎖進夾萬、低息儲蓄戶口,日子過後,存下的錢卻會一點一點地「消失」── 貨幣的購買力,往往隨著通脹而下降。

電子支付?數銀紙才是全球大趨勢

電子支付程式進軍香港,宣傳廣告鋪天蓋地,無現金化是否大都會的新趨勢?不過,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日所發表的報告則完全唱反調,莫說是電子支付和虛擬貨幣,現在全球的刷卡付款次數和金額都有驟減跡象,而現金使用率在過去十多年卻逐步上升。一切似乎回歸原點,收起手機和信用卡,還是腰纏萬貫數銀紙最實際。

為何日本還是現金大國?

支付寶殺入香港,不久後在街市、的士、街頭巷尾將處處見其蹤跡。無現金經濟叫不少人熱血沸騰,熱血得平地一聲「雷」,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榮休教授雷鼎鳴在研討會上興奮得揚言在中國「叫雞」也可用支付寶。假如無現金是先進的表現,世上另一科技大國日本,在電子支付方面還相當落後,仍有為數不少的國民喜愛使用現金。

Chester Ho:的士風雲 —— 畀錢容易,截車難

大約 7 年前,八達通嘗試在新界的 20 部的士安裝讀卡器,希望推行電子付款服務,可惜遭大部分司機棄用;自金管局批出電子錢包牌照後,Tap & Go 和 TNG 都對的士市場感興趣,去年 TNG 就打算在 1,000 部的士安裝裝置,不過計劃很快便胎死腹中,然後才和數碼港租戶巴士專線的合作。市民一直認為的士是電子付款無法攻陷的堡壘,所以當支付寶和微信公佈將在的士推行電子付款服務時,很多市民都「有被震撼到」。

Chester Ho:「無現金時代」不必是政策目標,但局長不說

「會否有一個目標,多少年後香港不用再以現金付款?」今年施政報告發表後,有記者這樣問創科局局長楊偉雄。雖然本欄一直介紹新科技,並經常指香港創科環境落後於其他大城市,但是我始終認為科技是為改善生活而設,不應該為了追趕科技而盲從,最重要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懂得運用正確的科技解決問題、增加效率,但是否必須所有市民都有極高的「數碼參與度」,擁有穿戴式科技、利用 P2P 轉帳應用程式,才算是國際城市、科技達人?同理,身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政府必須充分了解電子錢包的技術、保安,及制訂好一套完善的政策,讓企業和市民在有保障和指引的情況下,按喜好和情況去使用這些技術。然而,市民並非一定要因為政府推動電子錢包而棄用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