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

|共14篇|

以廣東話對白,重現 19 世紀澳洲淘金熱面貌

澳洲 SBS 電視台最新電視劇「新金山」(New Gold Mountain),相信是澳洲史上最多廣東話對白的劇集,引起不少迴響。故事以 1850 年代澳洲淘金熱為背景,一宗謀殺案揭開華人與白人和原住民的複雜關係,他們既互惠互利又互相猜疑,歷史學家 Keir Reeves 就分析劇集,細訴 19 世紀澳洲的多元文化面貌。

廣東話諺語與其危機

「普教中」這個議題,似乎不像香港在 2014 年抗議「國民教育」一般受人關注。究其原因,「國民教育」的爭議在於將愛國思想結合德性教育,是堂而皇之的政治洗腦,容易吸引大量反對意見;但「普教中」卻包裹著升學就業的功利主義思想,人們或許便忽略了語言與政治背後的密切關係。

鄭立:一線生機 —— 廣東話配音的即時戰略遊戲你玩過嗎?

外星人侵略的故事我們聽得多,但多數是靠特殊的體質、科技或者是數量,靠政治手腕、狼性和陰謀勝利的外星人好像真的不多,而最罕見的,是故事竟然出現在一個廣東話的即時戰略遊戲裡。不過遊戲裡的故事卻很平凡,真是可惜了這個故事了。

陶傑:廣東話的經濟史脈絡

粵語是中華文化最早的源頭之一。特區政府和中國若想加強香港下一代對中國的認同,其實只須普及粵語教育、加強粵語的研究即可。閹割和消滅粵語適得其反。因為粵語和潮汕閩南話一樣,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粵語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化石,而所謂的普通話,歷史不超過四百年。

Moyashi:香港核心的外圍

上星期六日,立教大學亞洲地域研究所舉辦了一連兩日的「香港回歸 20 周年紀念研討會:香港的過去・現在・未來」。作為一個香港人來旁聽,其實是想偷窺他者如何談論自己。當然筆者想聽的並非打飛機的讚美,而是這十年間幾近光速飄移的社會變化中,連香港人都無法捕捉確切的意義、許多事物都流進陰謀論的深淵時,他者是如何理解與梳理這一切的亂象。但從另一方面,或許只有在外面的才看得清裡面。

如何判斷一種語言難易?

根據語言學家蓋伊多徹(Guy Deutscher),20 世紀中葉語言學教科書普遍有個前設:所有語言都一樣複雜(或是簡單)。他在論著「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破除這個迷思,表示說法以訛傳訛,背後其實毫無根據。如果說語言有繁簡之別,自然也有難易之分,問題是應該從何判斷?

粗口的起源

據稱,周天子烈王駕崩,齊威王遲到惹眾怒,回嗆一句「叱嗟,爾母婢也」,正是「他媽的」之初試啼聲;美國第一句明文「F 字」遲至 1968 年方才刊於雜誌 Harper’s。不同文化有不同粗言穢語(或者沒有,例如日本),起源演變各異,但在大腦的結構中,所有粗口同屬一個區域,而且不是左腦語言區域--起碼美國認知科學家 Benjamin Bergen 如是認為。

唐明:為甚麼要說方言?

中國南北文化的較勁,是一齣演了上千年的大戲,而戲肉就是語言的主導權,所謂「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南方人即管自說自話,但只有代表華夏正統的官話,才是雅語。雖然,華夏「正統」的語言,或許在廣東話裡能找到一點原汁原味,問題是,正統這個觀念,並不是由語言學來定義的。

英語所生的 4 種後代語

語言也有「死亡」的一日。據報告,自 1970 年起,有 400 多種語言失傳,全球約 7,000 多種語言中,已有 4 分之 1 瀕臨消失危機,這危機隨著各國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而持續惡化:語言以每 2 星期消失一種之速度逐時遞減,最終留下的,會否只剩獲政權「官方認證」的主流語言?其實,語言有死,也有生——單是英語,就再孕育出多種新語言,如「古勒語」、「皮特肯語」、「巴布亞皮欽語」,以及港人應最熟知的「星式英語」(Singlish)幾種。

關琋鎂 :放低啲分數

科技可以為學生帶來無窮知識,但是學生有能力去分辨對錯或解釋當中的來龍去脈嗎?高分並不代表理解:學數學,貴在求真,貴在考證,懂得思考,懂得分析,懂得解釋,這樣才能言之成理,亦成為領袖的必備條件。現在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上述的思維嗎?我們應該要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和解難技巧,而非高超分數;香港教育需要的是「Teach People,No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