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

|共40篇|

在北韓,朝鮮血統是件大事

美國陸軍逃兵特拉維斯金 7 月 18 日越過三八線,北韓官媒指他是出於「不人道的虐待和種族歧視」以及「不平等的美國社會」而投奔北韓。不過,若要逃避種族主義,這名非裔美國人恐怕去錯了地方,因為當地一直宣揚朝鮮種族純潔及優越,為保持民族血統純潔,甚至會強迫懷上混血胎兒的孕婦墮胎。

Moyashi:論作品改編幅度,小魚仙根本不入流

迪士尼電影「小魚仙」上映一個星期,票房成績還言之尚早,但黑人歌手兼女星 Halle Bailey 主演所引發的爭議,比電影故事本身更惹人注目。一方樂見電影選角顯示出種族多元平等,另一方則反對找黑人出演原著中的白人角色。反方的論點中,雖然有赤裸裸的黑人歧視,但更多的理由是批評不符合原著,因為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是白人 —— 或者說白色肌膚,因為根本不是「人」。

林喜兒:Black Ops —— 黑人無間道

BBC 半小時的警匪喜劇 Black Ops,是 Gbemisola Ikumelo 和 Akemnji Ndifornyen 繼以黑人演員為主的喜劇節目 Famalam 後,再度合作。Gbemisola 說希望創作一個平日不會有人找她演出的劇集,她希望拍的警匪片包含追逐、槍戰場面,也要好玩、要惹笑,於是和 Akemnji 創作兩個低級警員做臥底的故事。

有真憑實據的英國黑人血統女貴族

「夏洛特王后:柏捷頓家族前傳」(Queen Charlotte: A Bridgerton Story)日前開播。既然正傳「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找來黑人演員扮演王后,前傳的王后自然要再起用黑人演員。真實的夏洛特王后有黑人血統只是少數學術界人士的意見,而信者恆信,再爭論也是徒然。不如回頭數有根有據的黑人貴族,同樣在佐治時代確實有第一名黑人血統女貴族 —— Dido Elizabeth Belle。

埃及艷后是黑還是白,純粹現代政治抉擇?

華文世界俗稱「埃及艷后」的克里奧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在 Netflix 歷史紀錄劇被解讀為黑人,繼而鬧出國際爭議。歷史學界早有共識,艷后是馬其頓希臘人後裔,但其實多年前已經有學者極力要證明,艷后混有非洲黑人血統。究竟無休止的身份政治背後,真相又是甚麼?

60 年代,英國的非洲兒童寄養潮

電影「流水落花」以香港作為背景,講述一對夫婦與 7 位寄養孩子之間的故事。現實中,外國有許多類似故事,英國有多年寄養家庭歷史,其中一個特別之處是從 1950 年代起,大批非洲父母把孩子寄養在英國白人藍領家庭。到底為何會出現這個現象?

紀浩基:Nope —— 不由自主地喊出 Nope!確定真是好事嗎?

事隔多年,本來已列為不再往來戶,可是在戲院裡看 Top Gun 時,看到「虛無」(Nope)的預告。畫面確實充滿神秘感,從預告中大概猜得出是跟不明飛行物體有關的科幻驚慄故事。於是我在想,難道這個佐敦比爾就像西方世界的姜文一樣,以一部巔峰、一部平庸,梅花間竹的方式去呈現作品?那是否意味他的單數作品較值得觀看?

貓王真的是「文化挪用」?

傳記電影「貓王」(Elvis)上映,電影中來自美國南部的皮禮士利,少年時觀看黑人歌唱及舞蹈,日後糅合成極具個人風格的表演。部分聲稱皮禮士利盜竊黑人音樂、舞蹈的人,或者不會同意當中一句對白「The way you sing is God-given, so there can’t be nothing wrong with it」,不過在音樂仍有種族界限的 50 年代,卻有不少黑人音樂家欣賞貓王,貓王亦表達自己對黑人音樂(black music)及音樂家的讚賞。

三年後春晚再塗黑臉,在華非洲人看法轉變了

今年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除夕夜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再次出現「塗黑臉」(Blackface)表演場面,被批評是種族主義行徑。類似事件曾在 2018 年中國春晚發生,當時中國黑人生活組織 Black Livity China 聯合創辦人 Runako Celina 撰文,認為製作方只是「不在意及不關心事件背後包含的種族主義意識」。三年過去,此舉在同一舞台再度上演,Black Livity China 方面似乎也調整了看法。

【柏捷頓家族】夏洛特王后真的有非洲血統?

Netflix 新劇「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Bridgerton),根據美國作家 Julia Quinn 的暢銷小說改編而成。這齣以英國攝政時代為背景的虛構劇集,有真實歷史人物,喬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Queen Charlotte)出場。Netflix 起用黑人女演員 Golda Rosheuvel 扮演該角色,惹起爭議 —— 王后本身是否有具黑人血統?「泰晤士報」報道就形容,這是 Netflix 另一套以富有想像力的詮釋,拍成的英國歷史題材劇集。

美國大選過後:黑人示威者索償票債的時候

雖然美國總統杜林普會從司法渠道挑戰大選結果,但各大媒體已宣佈拜登、賀錦麗團隊勝出選舉,各國元首紛紛祝賀,而拜登亦已開展過渡工作。拜登能夠贏得選舉,關鍵之一是黑人選民的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今年席捲全國,其中一個領袖庫拉斯(Patrisse Cullors)就高調放話,要求拜登回報她們的選票。

李衍蒨:開始尋冤旅程的塔爾薩種族屠殺

約 100 年前,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發生了一次種族屠殺。此事由一名黑人被誤指於市中心攻擊一名白人女士所引起,後來演變成白人攻擊非裔美國人社區、居民及企業的暴力事件。雖然是次屠殺未有造成國際間的廣泛討論,但當中的傷亡都異常大,更有多名喪生者仍未被尋回。終於,事件於近期有突破性的新進展。

俄羅斯種族主義,源於無知?

有「現代俄羅斯文學奠基者」之稱的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擁有非洲黑人血統。其黑人外曾祖父 Ibrahim Petrovitch Gannibal,自小從非洲遭綁架至俄國,其後成為彼得大帝的教子兼俄國將軍。直至上世紀大部分時間,俄羅斯仍以普希金與非洲的淵源為榮。然而,有色人種在今天的俄羅斯,受到的待遇似乎相去甚遠。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訪問幾名在俄國生活的黑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裡,總有受到歧視的時候。

黑豹黨:當黑人民族主義遇上毛澤東主義

美國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 之死所引發的示威,令更多人認識到當地黑人的遭遇。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源遠流長,自 60 年代起亦經歷多次暴動。社運人士就經常引用馬丁路德金的公民抗命主張,但其實整場民權運動有不同的派系,在 60 到 80 年代就有「黑豹黨」,鼓吹武力,崇拜毛澤東,並推崇黑人至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