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旅客入境是全球趨勢,曾有「最快樂國度」之稱的不丹,上星期亦結束兩年半的鎖國政策。但政府同期修例,每日向入境旅客徵收 200 美元(約 1,560 港元)的可持續發展稅項,未計酒店及食宿費用。有業界埋怨打擊旅遊業復甦,政府則強調稅收用於社區與保育,亦有評論認為是控制旅客流量的必要手段。
不丹
|共8篇|
財困的不丹,還能幸福嗎?
當年不丹引入「國民幸福總值」概念,以追求集體快樂為發展之道,令外界趨之若鶩。然而,不丹夾在中國與印度之間,近年成為兩國衝突的磨心,未如想像般與世無爭。「德國之聲」日前更是報道,貿易逆差擴大加上進口成本持續上漲,令國內經濟問題惡化。世人眼中的人間樂土,正面臨最現實的挑戰。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不丹該如何自處
今年 6 月,中印軍隊在位於邊境的加勒萬河谷爆發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流血衝突。此後邊境局勢持續緊張,被兩國包圍的不丹正糾結如何保護自己領土,尤其是位於喜馬拉雅山區,中國、印度和不丹三國交界處的狹長高原洞朗,同時又不能得失亞洲兩大國。
中國越境殖民不丹,大興土木建村駐兵
中印兩國去年爆發邊境衝突,令兩國關係再成國際焦點。「外交政策」雜誌卻獨家報道指,夾在中印之間的不丹受牽連,中國疑似為穩佔軍事優勢,秘密越境有主權爭議的地區,殖民位於深山的不丹宗教聖地,大肆興建藏人新村、鋪設道路網、建立多個軍事哨站。殖民計劃持續數年,竟不為國際社會所察覺,而不丹亦未見提出抗議。
唯一沒有與中國建交的鄰國:不丹
新一輪的中印衝突已持續多時,仍沒有解決的跡象。號稱「快樂之國」的不丹,一向予人與世無爭的形象,卻不幸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自 2017 年洞朗地區衝突起,中國將邊界線向不丹推前 40 公里。不丹多年奉行獨特的外交模式,由印度督導,至今還沒有和中國建交。
不丹人愛君主,不愛民主?
快樂國度不丹,日前結束第三次國會選舉。 2008 年首次大選以前,不丹仍是君主專制國家,但對不丹國民來說,民主似乎未必帶來快樂,反而增添痛苦。「華盛頓郵報」到不丹採訪,發現相比君主立憲的民主政體,有人更懷念過去的君主專制。
中國印度新仇舊恨:在不丹一觸即發?
中國印度兩國在西藏南部洞朗地區對峙廿日有多,互不退讓,爭持不下,隨著中印不斷增兵派援、局勢持續升溫,若雙方稍有不慎,擦槍走火,很有可能會自 1962 年中印邊界糾紛以來再度開戰。究竟為何中印會陷入如此僵局?哪邊較有道理?有報道評論指出,今日的中印之間硝煙味濃,是源於中國對不丹的無理據擴張。
不丹:負排放的絕望真相
繼全國幸福指數後,不丹再創「壯舉」:不丹平均每年釋出 150 萬噸二氧化碳,國內森林則吸走 600 萬噸,成為世上首個「負排放」國家。不丹又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大推環保政策,目標於 2020 年達致零排放。綠色藍圖背後,卻隱藏著不光彩的事實:過分依賴水力發電,導致不丹負債比率過高;水壩建設耗費甚巨,人力及環境成本又大;加上全球暖化威脅國內水源,不丹環保政策能否持續,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