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因為出國讀書、工作或移民,不少人也在經歷與親友別離的時刻。我們的生活模式、社會、城市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亦不斷在變。面對各種變遷,我們對城市有何感受、有何思緒呢?展覽「城市新活(展)第三站:記憶的城市」,邀請了不同界別的創作單位及人士,以他們的作品、設計或收藏,分享他們對城市的看法與體驗。前兩站分別為家和自然,現在到了第三站,人或城市每刻都在變的時候,有甚麼留在各自的記憶中?
香水
|共4篇|
水與石碰撞後的靜謐 —— 吳國璋個展「until u r safe」
藝術家吳國璋(Chino Ng)四年來以水彩繪畫出近 2,000 顆石頭,那是被水浸泡過的礫石,於水彩畫紙上呈現出粗糙與平滑間帶來的反光質感,在兩者的碰撞下卻予人平靜之境。「我會說我的創作集中於那質感與反光的物質…… 只想自然地捕捉到那個時刻,結果像是很寫實的水彩畫」。他將於 Parallel Space 展出於不同時間點繪畫的礫石作品,除了個人展覽 until u r safe 外,亦推出同名作品集。在亂世中,如何尋找平靜之境?
4 種大小便的另類用途
說起大小二便,不少人立馬癟嘴皺眉,一臉嫌棄。有人嫌它臭氣沖天,有人怪它有礙觀瞻。但看似一無是處的排泄物,其實從古至今用途多多,不但可製成染料,當中的細菌及微生物亦大有用途,能發展成再生物料或能源,甚至合成食品。
Gloria Chung:一座城市的香氣
對於我來說,一座城市的香氣,往往和食物有關,巴黎是充滿牛油酥餅香,伊斯坦堡是複雜的香料味,地中海城市是海鮮的清新。可是一座城市的香氣(或者臭氣),當然比起食物還多,石屎、森林、博物館,甚至是紅燈區的香氣,都建構著城市的嗅覺地圖。可是嗅覺是最為人忽略的感官,以往人類要打獵生活,非常依賴 primal sense,嗅覺非常重要,因為可以嗅到獵物的所在,如今我們已經不用再靠打獵,因此這種感官愈來愈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