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 11 月,香港不見滿街蕭瑟的秋意,反而連續一週天晴甚至烈日當空,最高氣溫達攝氏 27、28 度,彷彿之前的陰涼有雨只是幻覺。但是「華盛頓郵報」提醒各位,這種意料之外的好天氣同樣潛伏危機。一些研究顯示,異常晴朗的日子可令人變得格外樂觀,甚至膽大無畏,願意冒上更大風險。
風險
|共16篇|
未見皺紋,更要先打 Botox?
今日提起肉毒桿菌,最常見應是「打 Botox」—— 用於醫療美容,消除不同皺紋。不過「華爾街日報」報道,現時愈來愈多皮膚科或整容外科醫生,以早使用可預防皺紋產生為由,建議人們在 20 多歲未有皺紋的時候便開始打肉毒桿菌針。
英國半導體產業:降低對外國晶片製造商的依賴
英國政府即將公佈半導體產業檢討報告,「金融時報」報道,英國將制定產業新戰略,打算提供數億補助,協助在英國製造高階晶片,以降低對台灣等地緣政治敏感地區的依賴,分散半導體供應鏈。
FTX 風暴:Web 3.0 的發展還有未來?
僅僅不到一年前,加密貨幣、區塊鏈、NFT、Web 3.0 還是全世界最火紅熱門的創新科技,如今卻成了地獄魔咒般的世紀騙局,我們該避之惟恐不及,還是在黑暗中堅持到底?
曾是加密貨幣超級巨星,FTX 創辦人為何淪過街老鼠?
僅僅十幾天前,他還是全球網絡的閃亮巨星。這一切的傳奇,在美國時間 2022 年 11 月 11 日當天嘎然而止。傳奇的主角、FTX 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宣佈破產。
ESG 評級只著眼於風險和回報,而非企業影響?
ESG 近年佔據財經新聞版面,成一時無兩的時髦詞語;大眾大多認為其關係到企業有多環保、有否負起社會責任。但 ESG 其實包含兩種面向,一種關於投資回報和風險管理;另一方面講求公司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和責任,即 ESG 領域所謂的「雙重重要性」。
加密貨幣:解決問題或是問題本身?
最近加密貨幣市場慘淡,比特幣由去年最高價位跌超過一半,數小時內市場損失數十億美元;穩定幣似乎不太穩定;一個主要交易平台警告用戶其加密貨幣資產未必安全。以往被視為通脹對沖工具或電子黃金的加密貨幣,在不穩的經濟環境下,投資價值和用途開始受質疑。
ESG 氣候披露趨勢:統一報告準則
英國政府於今年 10 月底宣佈,將立法要求大型英國企業披露氣候相關的財務資料。從 2022 年 4 月 6 日起,超過 1,300 家在英國註冊的大公司和金融機構必須強制披露與氣候相關的財務資訊,包括各大上市公司、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擁有逾 500 名員工及 5 億英鎊營業額的私營公司。披露準則將根據「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 的建議設定,為 G20 集團中首個強制大企業按 TCFD 進行氣候披露的國家。
印度絕育營 工作結紮二選一
人口大國中國上月宣佈,將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外界分析是其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部分。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多年來則推動「絕育營」 (sterilisation camp),至 2016 年政策才步向終結。但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該國女性囿於生計問題,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大規模絕育。
程總裁:友邦闖中國史(四)—— 二戰時,保險「Agent」捲間諜戰
保險公司向美國一些企業推銷「戰爭保險」,一旦它們遭受戰爭災害,即可獲得保障;而保險公司進行「再保險」時,將這些「風險」轉售予一些拉丁美洲保險公司,若它們與德國納粹相熟,則變相泄漏了美國企業機密。
輝瑞行政總裁:我們賭上的是人類未來,不是投資報酬率
對輝瑞來說,這場艱鉅的戰役幾乎可說是大獲全勝,不僅寫下製藥史上研發與生產疫苗的紀錄,拯救了上千萬極可能被病毒奪走的生命,同時也在財務上取得成功。
2021 年全球 10 大風險預測
2020 年武漢肺炎成為世紀大疫,國際形勢風雨飄搖,疫情尚未有解決跡象之際,究竟新一年還要面對甚麼挑戰?智庫組織 Atlantic Council 憑藉為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進行預測的經驗,評估 2021 年有 10 大國際風險 —— 台海局勢或引起美中衝突、各國因抗疫債台高築恐釀金融危機、世界處於 50 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等。
Moyashi:武肺與短裙
在太平盛世、治安良好的社會裡,穿衣服是人權,這是因為短裙所換來的代價並不高,你有足夠的條件表達自己。但在實行伊斯蘭法的國家裡,女人穿短裙可能會被擲石頭。而在武漢肺炎瘟疫的劇本裡,穿上短裙的是社會裡所有的人。
如何投資葡萄酒?
每年在二手市場上交易的葡萄酒價值,自 2000 年以來翻了兩番,估計達到 40 億美元。對比其他資產交易,這算不上是甚麼大數字,但其增速不容忽視。葡萄酒投資市場正變得更透明、更加多樣化,且愈趨主流。
逆向思維:如何提高獲獎時獨中機會?
雖然六合彩共 49 個數字,頭獎機會只有 1,400 萬分之一,但中頭獎仍是不少人的橫財美夢。英國華威大學商學院戰略與行為科學副教授劉正威認為,即使彩票是純粹基於運氣的一回事,背後仍有策略提高贏得更高獎金的可能。而且,這套「行為分析策略(analytical behavioural strategy)」亦能應用於商業上。
為何騙案總有人中招?
詐騙的手法雖有千萬,唯獨利用貪念誘騙他人上當是歷久不衰。我們每天都會笑人家為何會聽信近乎笑話的謊言,但仍然有人以為自己跟「哈里王子」相戀,反問「為何新娘不是我」的同時,更匯款給王子,盼能使其不跟 Meghan 訂婚。為何這些笑話可以成為詐騙技倆,讓受害人乖乖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