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使日本電網接近極限,東京正在推行屋頂太陽能計劃,強制要求新建住宅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雖然能緩解今個夏季的電力需求,但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從中國購買,招致批評指政策無效且過於依賴中國。
電力
|共43篇|
LK-99 不是超導體,那是甚麼?
南韓學者早前發表論文聲稱,由常見元素鉛、磷和氧製成的化合物,當混了銅後,可在室溫和恆常氣壓下合成超導體,名為 LK-99,受全球矚目,究竟 LK-99 是否具備超導性?英國科學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文章反駁有關說法,全球頂尖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直言 LK-99 不是超導體,並通過實驗發現 LK-99 有輕微的抗磁性,但不足以實現部分懸浮,故排除超導性的存在。
夏威夷山火 —— 危機原可避免?
夏威夷山火令過百人喪命,起火原因仍在調查,「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夏威夷電力公司早知山火威脅,但遲遲未有具體行動,外界質疑涉及人為疏忽、當地安全措施不足造成,山火死傷是否無可避免?
「室溫超導體」何以意義重大?
近日在論文預印本網站 arXiv 上,出現一篇由 3 位南韓物理學家合著的論文,聲稱可在室溫和恆常氣壓下,合成名為 LK-99 的超導體。世界各地實驗室甚至是個人愛好者紛紛嘗試自行製造 LK-99,在社交媒體上掀起熱話。儘管該團隊已表明那篇論文並未經其許可發表,亦有待同行審核,但已令公眾好奇此技術將如何開創科學新紀元。
酷熱天氣下,中國電網遭遇考驗
中國最近持續高溫,家家戶戶冷氣需求激增,為電網帶來壓力。汲取去年夏天的經驗,當地開始調整電力發展計劃,各界則關注限電危機會否重演。
走向綠色能源:赫爾辛基冰水發熱計劃
許多國家都以「淨零排放」為經濟轉型目標,大搞綠色經濟和新能源科技。據彭博社報道,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近年就研究以波羅的海深處冰水來發熱,減少依賴化石燃料。
美國冬季風暴:美國電網不堪一擊?
冬季風暴持續席捲美國,讓當地迎來有史以來最冷的聖誕節,全美死亡人數持續上升,電網也備受考驗,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當地電網推向崩潰邊緣。這場致命的暴風雪,暴露了美國電網的問題。
戰亂下,烏克蘭科技人員苦尋電力
自 2 月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當地的科技行業仍能勉強正常運作,除了因為工作地點及時間較為彈性之外,也有賴員工在戰亂中不斷找尋有網絡及電力的地點,令工作不致中斷。行業努力運作並繳付稅款,更有助支撐烏國經濟。
愈來愈多的能源貧困戶,英國或可參考比利時?
儘管政府已著手干預,但英國的能源費依然是歐洲最高。或許英國政府可參考鄰國的做法,針對低收入家庭,以解其「能源貧困」之急。
能源價格飆升打擊歐洲食品生產商,未來再沒沙律吃?
過去數十年來,Tony Montalbano 的家人一直在英格蘭東南部種植蔬菜,沒有因經濟衰退、經濟衝擊或高通脹而停止工作。然而,隨著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不斷加劇,導致溫室供暖成本飆升,終於迫使他考慮放棄種植青瓜。在歐洲各地,農作物和食品公司正在減產。
歐洲能源完美風暴再添一筆:乾旱
歐洲地區今年再度迎來熱浪,酷熱及乾旱的夏季也導致不少河道、水庫水位嚴重下降。挪威水力發電、法國核能、德國煤炭運輸等均受乾旱天氣影響。俄羅斯威脅削減天然氣供應,令歐洲能源供應再受額外壓力。
【烏克蘭戰爭】扎波羅熱核電廠危機:砲擊為虛,偷電為實?
烏克蘭東南部城市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正受俄羅斯控制,而在當地的全歐最大核電廠近日遭受砲擊,事後克里姆林宮斥責烏國「核恐怖主義」,烏方則反指普京有意勒索西方社會,更想藉此切斷該市與烏克蘭的聯繫以便「偷電」。廠內員工和國際核能專家認同烏國之言;國際原子能機構更警告,目前局勢構成巨大風險,甚至有可能導致「核災難」。
水能載舟,沙能……儲電?
由於氣候變化及化石燃料價格迅速上漲,各國更倚重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但這些供電方法受天氣因素所限,沒有陽光及風,就無法發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日常過剩電力儲起。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近日成功安裝首個有效運作的巨型「沙電池」,充電後就能儲存可使用數月的綠色電能,以解決全年電力供應問題。
太陽爐:無需燃料的煮食工具
現時全球仍然有大概 26 億人,依靠煤炭、煤油、木柴等傳統燃料來生火煮食,過程中會產生黑碳、甲烷等有害物質,危害居民健康又破壞周邊環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 380 萬人死於室內空氣污染衍生的疾病,如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介紹,美國有款新興的太陽爐(solar oven),不用燃料,僅靠太陽熱力就能煮食。
儲藏再生能源的新辦法:二氧化碳
近年,氣候變化已經登上國際政壇的重要議程,全球 70 多個國家都制訂了「淨零排放」目標,跨國投資者放眼綠色經濟的未來,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進度,正是各國能否達到減排目標的關鍵一環。「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報道,有意大利初創企業正致力研發把可再生能源儲存在二氧化碳,令有關發電技術更能滿足工商業需求。
比特幣環境學:挖礦活動如何摧毀美國小鎮
2021 年,比特幣累計升幅接近 60%,表現遠遠跑贏股市,令加密貨幣成為投資者的寵兒。雖然踏入 2022 年,比特幣價格回落不少,但仍有人看好其經濟潛力。不過,比特幣不是憑空出現,背後其實要經過繁複的「挖礦」過程,「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就報道,挖礦活動造成的巨大環境影響,如何沉重打擊一個美國小鎮。
Ryan Fung:政府削上網電價,ESG 光伏無望?
有謂身體很誠實,要認清一個政府對某些政策的支持力度,最重要當然不是聽口號、看目標,而是看清楚所涉的資金和資源投入,遺憾地政府對「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實在可圈可點。近日環境局突然大幅削減上網電價回購價兩成,在再生能源尚未成熟之際就開始「收水」,引起商界和環保界關注。
農電共構:太陽能板下種蔬果
在陽光充沛的非洲大陸,以太陽能板來提供廉價電力並非新奇之事。但在這些板下種植農作物,則是值得期待的發展。「衛報」報道,一項在肯亞進行的試驗,成功利用名為「農電共構」(Agrivoltaics)的技術,以太陽能板「兩度從太陽收集能量」,既能減少水分流失,還令作物長得更大。
鴻若遠:無電冰箱的矛盾 —— 省下電費買餸錢,卻消耗香港最昂貴資源
這只是出於環保角度,但對香港人來說,就有點何不食肉糜,因為即使省下購買食材的費用和電費,還需要一個香港最昂貴的資源 —— 一個足以埋下它的地面。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我想不到有多少人有後院放得下這個地窖冰箱。
一帶一路:老撾的水壩政治與主權債務危機
老撾是世上少數僅存的共產國家,與強鄰中國關係非常密切。該國在 80 年代就緊跟中國步伐改革開放,但到今天依然是東南亞發展最遲緩的國家之一。中國在 2014 年起推動「一帶一路」計劃,老撾自然「受惠」,開展多個大型基建項目,卻令經濟情況雪上加霜。兩位澳洲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者就在東南亞研究平台 New Mandala 撰文,警告老撾正陷入嚴峻的主權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