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學者早前發表論文聲稱,由常見元素鉛、磷和氧製成的化合物,當混了銅後,可在室溫和恆常氣壓下合成超導體,名為 LK-99,受全球矚目,究竟 LK-99 是否具備超導性?英國科學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文章反駁有關說法,全球頂尖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直言 LK-99 不是超導體,並通過實驗發現 LK-99 有輕微的抗磁性,但不足以實現部分懸浮,故排除超導性的存在。
量子
|共4篇|
「室溫超導體」何以意義重大?
近日在論文預印本網站 arXiv 上,出現一篇由 3 位南韓物理學家合著的論文,聲稱可在室溫和恆常氣壓下,合成名為 LK-99 的超導體。世界各地實驗室甚至是個人愛好者紛紛嘗試自行製造 LK-99,在社交媒體上掀起熱話。儘管該團隊已表明那篇論文並未經其許可發表,亦有待同行審核,但已令公眾好奇此技術將如何開創科學新紀元。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證明愛因斯坦有錯的科學家
物理學獎向來是諾貝爾獎最矚目的獎項,今年 3 位得獎科學家,分別是來自美國的克勞澤(John F. Clauser)、法國的阿斯佩(Alain Aspect)及奧地利的蔡林格(Anton Zeilinger)。究竟他們如何透過量子物理學研究,證明宇宙遠比愛因斯坦設想更為怪異,同時為未來量子科技建立理論基礎?
解決「心散」問題,釋放量子電腦潛能
量子電腦為未來世界提供無限想像,人們期望技術成熟以後,能做到精確模擬,通過輸入大量變量,找出達致最佳特定結果的方法。此對於藥物開發、物流及金融業等而言,其遠超現時二元運作電腦的算力,能提出高機率的可行方案。但要開發成功,除硬件外,還要解決一重要的問題 —— 如何保證量子運作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