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的諾曼第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慘烈且著名大規模作戰(LSCO)。最初的登陸已造成估計 1 萬人傷亡,隨後 85 天的大君主作戰行動中又造成 20 萬人傷亡,為後勤醫療帶來考驗。當年盟軍醫療部隊在英國準備了 97,400 張病床,動員 8,000 名醫生和 10,000 名護士,並收集了約 38 萬公升血液,以 15 艘醫院船、50 架紅十字會飛機,為傷兵提供疏散和治療。時至今日,美軍已有高達 92% 的史上最高戰場受傷存活率。不過美國陸軍醫 Michael Wissemann 中校認為,無論服務如何,目前的軍事醫療系統,很快會不堪重負。
醫療人員
|共9篇|
如何犒賞抗疫「恩人」?一個新身份
移民要入籍法國並不容易,由申請到等待審批,分分鐘要花上數年時間。但該國近日宣佈,自 9 月開始防備第二波疫情以來,當局加快批核 700 多個入籍公民申請,這些申請者均是奮勇抗疫的前線工作者。法國公民事務部副部長 Marlène Schiappa 說:「在冠狀病毒危險期間,外國工人奉獻出自己的時間,並為我們所有人迅速行動,現在應該由本國向他們邁出一步。」是次受惠的,不只有醫護人員,更包括清潔工、管家及收銀員等基層人員。
奧比斯:麻醉科醫生在疫情中堅守崗位
這是奧比斯麻醉科醫生 Dr. Andrew Choyce。15 年前,Andrew 加入奧比斯義務醫療團隊,在過去 10 年,他一直將時間分配在眼科飛機醫院和倫敦的醫院。像我們其他工作人員和義務麻醉科醫生一樣,Andrew 正在利用其專業技能,在英國前線幫助對抗疫情。
【醫療系統崩潰中】墨國病人「送院」即「送死」
墨西哥的醫療系統長期崩壞,導致醫護及設備嚴重短缺。結果當武漢肺炎襲來,無論是不幸「中招」也好,其他傷患也好,送院反而等同送死。有男士被經驗不足的護士誤拔呼吸器而喪命;有病患因無人監控其生命跡象,死於敗血性休克;一些病人被「棄置」於病床數小時,導致呼吸管被堵塞。救命不成反奪命,如斯荒謬,何以至此?
意大利醫護:「我們曾經是英雄,現在卻被遺忘」
醫護在疫情期間,冒上生命危險拯救病人,成為眾人心目中的「救人英雄」。然而,在意大利疫情轉趨緩和後,世人似乎開始忘記他們的功勞。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當地醫護經歷長時間照顧大量危重病人,以及目睹疫症中最可怕的情況,已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及疲憊,現正是他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
德國穩著疫情的關鍵:本來過剩的醫院
疫症大流行,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中國等多個大國都因床位不足而頭痛。反觀德國,確診數字不算特別低,醫療系統卻仍然游刃有餘。不少人把疫情受控歸功於當地龐大的醫療系統,但有經濟學家卻提倡應關掉過剩的醫院,以改善效率、善用資源。面對公共衛生危機,醫院果真愈多愈好?
前線醫護的心病:道德創傷
歐美國家疫情嚴重,呼吸機和快速測試劑等醫療用品供不應求,在有限資源下,醫護人員被迫決定要「拯救誰」和「放棄誰」。掌控生死大權的他們,即使最後成功治好部分病人,也難抵心中的罪咎感,從此影響精神健康,甚至患上「道德創傷」。
抗疫要在爆發前?意大利醫療不堪重負
意大利疫情持續嚴峻,整個意大利北部醫療護理系統超負荷運作。「紐約時報」報道指,在醫院工作的醫生護士,甚至在醫療資源緊拙的情況下,被迫決定救治部分病人、放棄其他病人。
【的黎波里內戰】當救護員成為攻擊目標
不論立場,救人至上,是救護員的天職。不管敵我對峙,絕不牽扯進行救濟工作的醫護員,也是默認規定。但不單早前香港有急救員眼部中彈,的黎波里內戰也不斷上演救護人員被襲擊的事件。「華盛頓郵報」駐開羅辦公室主任 Sudarsan Raghavan 就撰文,敘述的黎波里救護人員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