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澳洲女士 Mary Burgess 在丈夫離世後,將他的毛衣拆散再重新編織成新的物品,發覺過程令自己得以釋放和療癒,因而提出「遺物轉化」的概念。本身是社工、平日主要關顧癌症和臨終病人的吳宇峰受到啟發,將概念帶到香港,成立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並在去年得到社創基金撥款,資助他舉辦遺物轉化工作坊。
遺物
|共2篇|
dele 以外:日本「電子遺物」實況
日劇 dele 雖以電子遺物為題,內裡還是一套懸疑偵探劇,找出藏在遺物裡的心思和人情。那些竊聽錄音、貪污罪證或是出軌照片,觀眾未必會有,但是死後不願曝光的東西,相信也總有一兩件。 自己若真突然喪生,留下手機電腦的資料、社交媒體的發帖、網上銀行的帳戶等,這些電子遺物在日本社會,又會怎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