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去,一切彷彿恢復往常,但有些措施似乎難以逆轉。正當各行業僱主陸續要求僱員重返辦公室,認為在家工作(WFH)削弱工作效率,不少僱員卻沒有打算「回到過去」。有調查發現遙距工作訴求依然高漲,部分大企業員工聯署抗拒「復常」。
遙距工作
|共29篇|
疫情奪去員工的專屬辦公桌?
疫後復常,眾多改變卻無法逆轉。在家工作成為部分僱員的常態,即使回到辦公室,員工也未必保得住自己專屬的辦公桌;辦公室變成 Co-working Space,無可避免削弱員工歸屬感。究竟如何平衡得失,成為員工、企業與設計師的共同課題。
在家工作模式,如何打擊曼克頓經濟?
在過去 3 年的疫情,各地政府推出多項社交距離,反而意外地令到在家工作模式普及起來。無論僱主抑或是僱員,部分日子在家工作可能是好事,前者可以節省辦公室資源,後者可以省卻交通時間和費用。不過,專家仍未完全掌握在家工作模式對宏觀經濟的具體影響。在 2 月中,美國「彭博社」就刊登一篇詳盡的數據新聞報道,講述曼克頓過去一年如何因在家工作損失 120 億美元。
從亞馬遜事件,看後疫情時代工作模式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員工從 5 月起每週最少有 3 日前往辦公室工作,有員工不滿安排,在 Slack 頻道起草内部請願書。事件引起社會對後疫情時代工作模式之討論,也在重新定義何謂「好工作」。
辦公室萎縮,桌椅何去何從?
3 年在家工作,雖然評價有好有壞,既證明部分工作不回公司也能辦妥,也被質疑令員工的自發性下降,但無可否認已經變得普遍。再加上企業大規模裁員潮,滿座的辦公室未必再是常態。人走茶涼,留下張張空凳,二手辦公室傢具市場得以「逆市」發展,迎來回收辦公椅的繁榮時期。
俄羅斯 IT 人不能再遙距工作?
自俄烏戰爭開始,俄羅斯就有大批 IT 技術人員搬到其他國家以遙距方式工作。為防止他們洩露國家安全等敏感數據,同時憂慮長此下去國內 IT 人才流失,俄羅斯國會計劃設立新法例,禁止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想盡辦法要人才回流。但逃出去的 IT 人,真的有打算回國嗎?
數碼遊牧:疫後港人的另類生活可能?
入境防疫規定放寬後,香港人爭相搶購機票,以一洩兩年半無法外遊的悶氣。其實除了純消費的觀光旅遊,愈來愈多國家在疫後推出「數碼遊牧簽證」(Digital Nomad Visas),吸引遙距工作的上班族長期逗留。究竟哪些國家開放了簽證?為何疫情意外帶起這種工作與旅遊結合的生活模式?
在家工作如何放鬆?做家務
在家工作的漫長日子中,家務不再像以往般是苦差,反而逐漸成為減壓運動。焦慮時暫時擱下工作,稍為整理辦公桌、摺衣服、洗碗或吸塵,可以為上班族提供暫時分心的機會;將物件整理好後,眼前不再凌亂,似乎也更能專注工作。
你家居顏色如何,你工作情緒也必如何?
目前很多人都要在家工作,但又抱怨家中環境不適合辦公,關鍵可能在於家居顏色,有時無印式的素色設計未必是最好,略加黃藍點綴,反而有助我們提振精神,有建築設計師就分享當中的用色心得。
在家工作中,消失的同事互動時光
辦公室同事之間有甚麼互動?茶水間閒聊、切生日蛋糕、下班順道走一段路?在家工作愈趨常見,對不少人來說,除非與工作內容有關,否則也就沒有理由尋找那些原本只會在辦公室出現的同事。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提醒,同事互動是辦公室日常中不起眼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互動已產生不同影響。
土耳其里拉大貶值,終令人才流失?
土耳其央行遵循總統埃爾多安之命,無視通脤飆升而一再減息,導致里拉大幅貶值。眼看鈔票快變廢紙,卻又無法遠走他方,遙距工作成為當地青年的出路。他們改為海外企業效力,收入以美金計算,生活質素不跌反升。但對於土國商界、特別是 IT 業而言,這波虛擬人才流失帶來沉重打擊。
葡萄牙人的「離線權」幻象
變種病毒 Omicron 來勢洶洶,萬一疫情又再急轉直下,上班族或需重新在家工作,等同隨時候命。適逢葡萄牙立法保障員工離線權,公司不得於工時外試圖聯繫他們,上司亦禁止以軟件追蹤遙距辦公的下屬。國際媒體紛作報道,全天下社畜更是羨慕。當地人卻不以為然,只因新法恐怕行不通。
AR 擴增實境遙距釀酒,朝日啤酒疫情下創舉
2020 年 6 月,正當全球各國為了防疫封城鎖國之際,日本朝日集團控股(Asahi)的意大利工廠,卻動工投入生產瓶裝與罐裝的朝日啤酒。這間位於羅馬、隸屬於旗下啤酒品牌沛羅尼(Peroni)的工廠開始運轉,讓所有在歐洲銷售的朝日啤酒,得以在當地自產自銷。
謎之禮儀:日本人也受不了的社交潛規則
大和民族出名禮貌周到,從鞠躬到道歉也極為講究。但近年某些社交潛規則,譬如「倒酒時要保持酒瓶的商標向上」、「蓋印時要像向身旁的上司躬身般把印微微傾斜」、「交換名片時要像『坐墊』般按職位高低由上至下收起」,不少日本人亦覺得莫名其妙。疫下改為遙距辦工,這種「謎之禮儀」更是變本加厲。
Mo 爸:疫情下,英國與香港的職場文化
在疫情下,世界各地於去年陸續封城,work from home(WFH)及無盡的視像會議,已變成打工仔女的常態。但在不同地方,WFH 的心態及支援亦完全不同。筆者有幸在去年疫情時期回香港工作,再於英國封城期間返回英國工作,感受兩地疫情下的工作文化差異。
設計未來辦公室,讓同事在線上「巧遇」?
隨著各公司計劃迎接後疫情的未來,多數公司都要設想出一種「在辦公室」和「在家工作」的混合工作模式。
Work From Home 扼殺創造力
隨著歐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區面臨新的封鎖,人們愈來愈擔心,長達數個月的線上工作正在損害創造力。
法國的房屋問題,答案在於空置寫字樓?
疫下一年,在情況依舊嚴峻的法國,寫字樓甚至是整個商業區猶如無人之境。即使疫情消退,預料在家工作仍是常態,一些專家因而大膽建議,把這些辦公空間改作住宅用途,以緩解城市內部的房屋危機。但要把白領職場變得宜室宜居,真有這麼容易?
【WFH 後遺】真工作,假通勤
Work from home 普及一年,每天通勤的日子漸成過去,但並非人人享受其中。對部分上班族而言,往返公司是職場與居家之間的過渡,如今失去這段時間,反而破壞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多次封鎖抗疫的歐美地區,「假通勤」因而逐漸盛行,參與者以步行、跑步、踏單車等方式,模仿昔日的上下班路線。看似自找麻煩的舉動,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Moyashi:家與辦公室的距離
2020 年是一場強迫的集體實驗,許多以前無法試、不敢試的策略都試行了,遙距辦公室是其中一樣。不少公司會發現這並沒有很可怕,尤其在通訊技術成熟的環境下,地理距離的阻隔都因為電話、視像會議軟件、雲端儲存服務等而變得稀薄。同一時間,不少人也發現在家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沒有了茶水間的閒聊,或者視像會議時不請自來的小孩與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