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 8 月中,聽說警察比較嚴厲巡查街上亂過馬路的人,有人因此被罰款 2,000 元。對於頻繁的交通意外,重量的罰款有沒有阻嚇作用呢?這也許又關於社會意識、階級,還有群眾行為模式等問題了,還有行人大多是買不起汽車的人。這次就節錄 3 本有關「過馬路」的書籍。
道路
|共14篇|
冷鋪路面可以減緩熱島效應?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氣溫高達攝氏 40 度以上,有攝影記者形容戶外工作宛如地獄,相機和手機要用冰塊降溫以免故障,人如果不慎倒地更有可能燙傷。路面之所以高溫,原因之一是傳統瀝青混凝土吸熱,「冷鋪路面」(cool pavement)這種設計則可反射陽光,減少行人路的熱量,嘗試解決城市熱島效應。
夏海安:底特律真的是生人勿近嗎? (上)
去年冬天,我趁美國旅遊簽證尚未到期,就和家人從加拿大租車自駕前往美國來個短途旅行。我居住的城市,距離兩個美加邊境 —— Niagara Fall/Buffalo 及 Windsor/Detroit 要兩小時起計的車程,自駕遊來說是合理距離。加上有些老香港人推薦我去底特律參觀,介紹說在那邊購物抑或飲食都比多倫多優勝,我就聞名而去,看看到底大家口中的汽車、破產、罪惡之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我迷失在這場飛馳 401 號公路的遊戲(下)
上回說到在 401 號公路上奔馳,已經是 GTA 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中長距離的快速路線之選,很多南安省或 GTA 居民都十分依賴 401 號公路及其周邊路線通勤,然而我對它可謂又愛又恨。401 號公路寬闊,大多平坦,在非繁忙時間駕駛起來十分舒服,但駕駛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路面又平又直、風景變化不大的環境頗為沉悶,甚至可能會令駕駛者鬆懈。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我迷失在這場飛馳 401 號公路的遊戲(上)
前文提及,因為大多倫多地區公共交通的種種不便,作為社畜的我也終於狠下心腸,買車通勤去。加拿大地大物博,城市之間距離大,再加上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汽車成為必需品,但有了自己的座駕,是否就代表一勞永逸?
美國澤西市如何達到交通「零死亡」?
自大流行爆發以來,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激增,例如新澤西州 2020 至 2021 年間的相關死亡人數就增加近 20%,其後下降不到 1%。但州內的澤西市自 2018 年起採納國際訂立的交通安全框架,率先推行「零願景」(Vision Zero)計劃,成功實現零交通死亡的目標,或可讓面臨交通安全危機的其他城市作為參考。
日本如何變成道路最安全的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字,全球每年大約有 130 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是 5 至 29 歲年齡群的頭號殺手。各國都嘗試改善道路安全,尤其是像美國般以汽車主導交通模式的國家。香港人熟悉的日本就成為各國取經對象,經過 60 年努力,日本戰勝了昔日的交通戰爭,成為世上道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香港戰前經濟史:土木工程篇(二)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香港憑藉對華轉口貿易,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知名的港口城市,但要支撐整個港口發展,除了有賴前線物流貨運工人,還需要工程師和建築工人在背後鋪橋搭路,令人流貨流可以貫通整個區域。已故資深工程師 Colin Michael Guilford 曾在「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學報」發表研究文章,細訴香港戰前土木工程史,這次我們就談談連接香港各地的道路網絡。
【日本獨有】無罰則的政策,可禁絕路上低頭族?
不施以任何懲罰,也可禁止行走的低頭族「累己累人」嗎?在日本大和市車站,職員拿著旗幟,白底紅字標明「禁止行人在走路時使用智能電話」。BBC 新聞引述地方官員稱,該措施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有望取得成功,全因日本「怕麻煩人」的傳統觀念。
【無能政府】修路這回事,市民私了
有路的地方,就有坑。孟買貴為印度大城市之一,路面凹坑問題讓駕車人士彷彿置身越野賽事,汽車受損事小,但交通安全事大。根據印度道路運輸及公路部(Ministry of Road Transport and Highways)統計,2017 年有超過 3,500 人死於路面坑洞所致的交通意外。修橋補路迫在眉睫,政府卻投閒置散,兩名小市民難以忍受,於是自發上街補路。
不能沒有車?日本的老齡駕駛問題
涉及長者司機的交通意外頻生,本港更有職業司機年屆 80 仍繼續工作 。但年紀大,身體情況大不如前,仍繼續駕車,會否成為道路上另一「計時炸彈」?近日日本一段網絡短片,再次帶出長者駕駛問題,而日本當地亦正努力遏止涉及老年司機事故的上升趨勢。
「印度矽谷」交通癱瘓,專才難求不如日本打救
美國矽谷交通擠塞問題聞名全球,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被譽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angalore),交通問題亦不遑多讓。說來諷刺,班加羅爾雖然孕育了一批電腦專才,但要解決嚴峻的塞車困擾,最終還是尋求外援,邀請日本政府——這個可能是全球最擅長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國家,提供技術支援。
人在奧斯陸:不開車才是身份象徵
買得起汽車是身份的象徵?對於一座城市,拎得起汽車,而又先人一步放得低,很可能才是先進的身份象徵。挪威首都奧斯陸正向此目標邁進。
瑞典交通改革:今日過後,一律靠右
靠左走還是靠右走?一個全國交通改革,令所有瑞典駕駛者及騎單車的人改變一生的習慣 —— 開始在道路的右側駕駛,一夕之間左轉右,想來驚險,但瑞典卻能安然度過,連交通意外也比之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