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催生大量新行業,大國想盡辦法重新瓜分利益,之前介紹過歐盟借碳關稅出招,現在亦有美國透過電動車補貼,打一場「氣候貿易戰」,漸漸開始惹起各國的不滿聲音。
貿易戰
|共48篇|
中國對澳貿易戰:傷人三分,損己七分?
過去數年,全球聚焦中美關係之際,中國也向澳洲發動了貿易戰,在去年 5 月起屢次以反傾銷稅為名,向澳洲的大麥和洋酒等多項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澳貿易戰開打近一年,墨爾本大學國際關係專家 Melissa Conley Tyler 就撰文,檢視貿易戰對中澳雙方的影響。
華文華武:以 ESG 之名變相制裁 中澳打 Coal War
後疫症年代,中國在國際貿易戰場上四面樹敵,八面威風,外交關係變得緊張的澳洲就成為「被亮劍」的對象,慢慢由 Cold War(冷戰)變成 Coal War(煤戰),以 ESG 之名進行國際搏弈。
同時開打:中澳貿易戰
自 2018 年起,中美貿易戰成為全球焦點。美國向中國開徵一連串關稅,以及對中資企業展開調查所引發的經濟震盪,波及無數企業、投資者甚至普通留學生。可是,與其說是中美質易戰,或者稱作「中西貿易戰」更為合適,皆因中國的對手不單是美國,還有其他西方國家,其中中國和澳洲的貿易戰就愈來愈激烈。
【抵制日貨】口說堅決罷買,實則選擇性抵制?
去年日本對韓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韓國網民遂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反擊。日本製?不買;日本菜?不吃;遊日本?不去。一年過去,有民調指 75% 受訪韓人表示仍然「No Japan」,愛國情操之高似乎無庸置疑。但是「中央日報」發現,部分日本品牌在韓盈利不減反增,揭露罷買運動僅針對特定商品或企業,亦即是「選擇性抵制」而已。
陶傑:興邦 2.0
若中國經濟增長無法再以西方資金為主的出口支撐,則只有靠國內需求。目前的水災,多個城鎮房屋被沖垮,災後重建,倒可刺激「國內建設」,造就大量就業人口。
陶傑:半天吊
因此,將香港此一咽喉切割,除非中國領袖發了瘋。但假設中國的領袖還有點小學生的常識,現在是動了真火的美國人讓不讓你保留此咽喉的時候。
【減排之戰】全球氣溫激升 3 度!緣因中美貿易?
10 月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場能源會議上重新強調利用煤炭的重要性。此一宣示,顯然將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議題造成極大影響。之所以有此變化,原因竟與中美貿易戰有關。
中國貿易史的教訓
美中宣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去年 7 月起展開的貿易戰畫上逗號。貿易戰結果如何,人們尚未得知。若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明、清時代亦曾處於貿易困境。意大利漢學家 Francesco Sisci 於「星期新聞(Settimana News)」撰文,歸納明、清及中國當下,在面對全球貿易環境時,均有一個共通點 —— 沒有嘗試圖將自己融入全球貿易體系。
人民幣貶值,有利其他國家?
8 月份,人民幣兌美元一度「破 7」,創 11 年來新低。美國總統杜林普指責中國實行貨幣操縱,以降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抵消關稅影響。人民幣貶值及杜林普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引起人們對貨幣競爭性貶值(competitive depreciation)的憂慮。但人民幣貶值會對各國經濟造成甚麼衝擊?德國 IFO 經濟研究所近日一份報告則指,歐洲國家包括德國將從中受益。
又是緊急法?美國總統的撒手鐧
觀察家表示,經濟制裁的手段非常受歡迎,通常能獲得兩黨共同支持。從目前局勢判斷,杜林普動用 IEEPA 制裁中國,並非驚人之舉,正如過去的美國總統曾用這條法案,終止了和伊朗、利比亞、蘇丹、敍利亞等國的關係。
日企挾技術以令杜林普,避美中貿易戰
2018 年 8 月,杜林普簽署了「2019 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2019)。一旦實施,外國對美投資,或是美國出口品的管理,法規與限制將更趨嚴格。雖然原意是為了防止關鍵技術外流到中國,但是法規趨嚴也會波及在美國的日本企業。為了即時因應制度及法規的變更,日本企業的對策,就是在華盛頓特區設立辦公室,以便與美國政府即時進行協商。
避免美中貿易戰被波及,日企深化在美政治經營
美中貿易戰還看不到盡頭,波及到的全球經濟與企業不計其數,但反應最快的,竟然是向來以保守著稱的日本企業。為了避免被杜林普的貿易制裁風暴掃到,他們各出奇招,第一步當然是深化在美國當地的政治關係。
冧酒:美國獨立革命的燃料
美國獨立革命最具標誌性的導火線,莫過於波士頓傾茶事件:由本來一班自稱「自由之子」的示威者抗議剝削殖民地利益的「茶葉法案」,經英政府強力鎮壓,運動升級成「無代表,不納稅」的民主革命。星火要燎原,必須多方響應。如果說茶葉是引信,根據專研食物史的歷史學家 Lizzie Collingham 所指,冧酒(Rum)就是團結北美殖民地的助燃劑。
豬肉價格持續飆升,中國人如何應對?
中國作為豬肉消費大國,國內去年便屠宰多達 7 億頭豬。但在非洲豬瘟持續影響下,短缺已成為全國危機。今年進口豬肉比去年增加 1 倍,達 200 萬噸,仍難以應付 14 億張嘴。數個月來,豬肉價格一直上漲,捱貴豬肉的老百姓固然不快,「經濟學人」及「紐約時報」報道均稱,負責與豬瘟展開「鬥爭」的政府官員,亦對豬肉供應短缺表示不安。
南韓人抵制日貨,是貫徹到底還是走火入魔?
日韓貿易戰下,南韓由上而下抵制與日本相關的東西,民眾可謂恪守宗旨,絕不使用任何帶有「Japan」字眼的用品。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即使是毫無殺傷力的日本卡通人物 Hello Kitty,也惹來南韓人的敵視。反日之徹底,叫很多鄰國人為之汗顏,但一部分的杯葛行徑,卻似乎有點「走火入魔」。
中國資金正撤出全球,一帶一路終成絕響?
當中國還經常把「一帶一路」掛在咀邊,有美國經濟師卻整理最新投資數據,在雜誌「福布斯」撰文指出,中國資金正從全球各地撤走。雖然很多人怪罪於中美貿易戰,但評論認為即使中美明天就簽署協議,中國的鴻圖霸業亦會落得一場空。
中美下一個戰場 —— 華爾街
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未來的局勢變化,以及事態是否會升級,為全球所關注。專門研究中國資本市場的作者 Fraser Howie 和英國前外交官 Roger Garside 日前在「日經亞洲評論」發表文章,預測美中貿易戰下一個戰場的情況。
灰犀牛遍地: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
地方債務問題,早於十年前便開始引發憂慮,最近再度成為焦點。即使政府想盡辦法勾銷壞帳,一直無法解決,而在貿易戰愈趨激烈的情況下,借貸依然有增無減,因為中央政府希望各地方省市用基建來促進經濟增長。
日韓貿易戰開打,安倍恐適得其反?
大阪 G20 峰會結束之後,日本突然對南韓發動貿易戰,就半導體化學物料實施出口管制。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安倍晉三突然杜林普上身?雜誌「外交政策」的評論文章分析,衝突恐怕與戰時賠償問題有關,但日本或會在這貿易戰得不償失,甚至影響美國的亞太區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