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港西貢海域的布氏鯨已經死亡。儘管死因仍待解剖確認,但一些專家認為布氏鯨生前可能被駛來觀鯨的船隻撞擊,如設立禁船區或可避免其死亡。而最終,負責任的觀鯨行為,也是希望湊熱鬧的人需要思考的一環。
責任
|共12篇|
Ryan Fung:碳足迹,銀行只認 3 分 1?
銀行是百業之母,在個人和企業融資擔任關鍵角色,間接影響著全球的碳排放,但路透社最新報道,銀行業只打算承擔箇中所涉碳排放的 3 分 1,做法公允與否,未來相信有排拗。
經歷世紀疫症後,性格也改變?
過往有證據顯示,在生活中遇上帶來嚴重壓力或創傷的重大事件,可能會導致性格快速轉變。近日更有研究發現,人們在經歷近 3 年世紀疫症後,接受能力、盡責的程度均有所減少。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RCSI University)正面心理學及健康中心高級講師 Jolanta Burke 近日在網媒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性格改變如何影響幸福感。
大企業問責的前題:資訊流通與言論自由
MIRROR 演唱會發生的嚴重意外已事隔近一個月,但隨著演唱會事故調查小組公佈一些初步結果,例如主辦單位把巨型屏幕的重量單位由 500 公斤錯報為 500 磅,事件再次受到人們廣泛關注。有人把焦點放到行業生態,以及過去兩年的人才流失問題之上,而同樣值得思考的一點,是學界近年經常討論的「企業問責」—— 要大企業問責,社會資訊流通很重要。
Moyashi:名叫無責任的正義
只要不討論道德,就沒有道德危機,而自己也不用進行道德抉擇。把自己放到不用作出任何道德抉擇的位置上,就不會犯上道德錯誤,也就可以抽離地說出「雙方都有錯」了。
鄭立:為何我們會想要說壞話?
所以謠言是一種社會的傳染病,而源頭在於我們的愚昧與軟弱。
Moyashi:戰後 75 年(下)
日本的「永續敗戰體制」或者所謂的「戰後民主體制」,是靠周邊國家地區和沖繩的犧牲所換取的,「戰敗」這個事實就是如此被隱藏起來。
Moyashi:戰後 75 年(上)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正式結束,但「戰爭」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完結。戰後 75 年的東亞裡,「戰後」還沒有完結,新的戰爭似乎又即將開打。
鄭立:阿基拉 —— 一朝得志為何語無倫次?
阿基拉的鐵雄,基本上就是叮噹裡的大雄。大雄是個看起來弱小善良,沒有野心的弱者,得到了來自未來的道具後,就開始濫用,到處闖禍甚至壓迫他人,最後自食其果。看,是否很相像?兩個角色本質上是相似的,這是巧合嗎?
請承擔責任,別再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有人不想看到我們強大」、「西方國家恃強凌弱、抹黑打壓」,凡此種種論調,相信我們並不陌生。換成個人,假如遭受真正傷害、壓迫,宣稱受害十分重要。但,即使曾遭受的傷害屬實,沉溺於受害者的世界,而非走出谷底,日後只會以「受害者心態(victim mentality)」行事。
卸膊 —— 最懦弱的行為
在「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一連串爭議中,政府高官先是不去正視有關事件,到民憤開始影響管治威信,才致歉,但仍不願負上責任,用盡方法「卸膊」。專家指出當人面對不利自己的情況,選擇逃避責任並怪責他人,或諉過於其他事,是一種懦弱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