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善人類生活,也協助我們探索未知領域,其中人工智能技術大力推進社會發展,例如協助學者進行大數據分析,產生更多理論,同時應用於機械科技,便利工商業活動。過去人們認為,文藝創作要運用人類獨有的想像力,會是人工智能較難攻破的一環。不過,今年一間初創企業就成功以人工智能譜寫出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樂曲」。
貝多芬
|共6篇|
藝評:李嘉齡貼近原味的貝多芬.葉詠詩.鄺展維.小交
這次喜見「小交」的演出,並不用特別提及個別聲部超越其他團員,而是整體在音樂與技巧上的一致提升,這大概亦是指揮最想見到的時刻。葉詠詩「榮休」、與樂團「久休」後的成果,大概是這次疫情帶來的意外。
【*CUPodcast】「歡樂頌」:最政治化的古典音樂?
「歡樂頌」毋庸置疑是貝多芬的經典作,更是史上最常牽涉於政治中的古典音樂作品。符號學家將樂曲形容為「空符徵」(empty signifier),因為它在不同時空與場域,曾經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Percy Leung:我與柏林愛樂樂團的「首演」
以我平庸的音樂水平而言,要跟大名鼎鼎的柏林愛樂樂團同台演出簡直是天方夜譚;而這次的客席演講可說是我「受聘」於樂團的最佳機會。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世界頂級樂團的宣傳單張上,感覺妙不可言。
李衍蒨:貝多芬之死
這一切都歸咎於那個很厚的頭顱。貝多芬患上的是「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PDB)」。
Percy Leung: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
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已深深地戀上了常常在家播放的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又名「悲愴」奏鳴曲)。此三樂章的樂曲充滿優美的旋律、激昂的節奏,以及古典時期的特色,自 18 世紀末到今天都被廣泛認為是貝多芬的其中一首曠世巨作。熱衷於古典音樂的我仍然牢牢地記著我分別彈奏此樂曲的三個樂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