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

|共34篇|

三兄弟聯盟發威,緬甸軍政府時日無多?

緬甸各路武裝力量與軍政府的內戰,至今已超過兩年。10 月 27 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和若開軍(AA)三方合作的「1027 行動」,對與中國接壤的撣邦北部軍政府及其盟友發動攻擊,已佔領了 150 多個軍事基地及哨所,以及與中國有貿易的重要城鎮。武裝反對勢力日益團結,緬甸局勢似乎走到分水嶺。

一座太平洋小島,何以淪為全球網絡犯罪之都?

你未必聽過南太平洋群島托克勞(Tokelau),但你很有可能意外見過「.tk」這個大量散發垃圾電郵與釣魚攻擊的網域。托克勞是人口只得 1,400 的紐西蘭屬地,擁有自治政府、電話區號與網絡域名,但受到資源所限,其網域淪為網絡犯罪猖獗的三不管地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就此進行專題報道,探討當地網絡資源如何被犯罪分子騎劫。

【小心!】名人「加持」的投資詐騙

近日香港警方就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詐騙案展開拘捕行動,網紅林作、陳怡涉案被捕,其後藝人莊鍶敏、張智霖都要到警署協助調查,日前再有 TVB 藝人鄭雋熹被捕。加密貨幣誕生,令很多似是而非的投資工具應運而生,世界各地都有不法之徒以藝人為招徠,以增強公信力,令市民容易墮入金融陷阱。

世界監管加密幣之難:是證券抑或商品?

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案,累計超過 1,600 人報案,多名 KOL 相繼被捕,涉款 12 億元,為連日新聞焦點。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加密幣騙案手法層出不窮,近日 Elon Musk 更被騙徒以 Deepfake 強行代言加密幣。隨著騙案愈益猖獗,監管的呼聲也愈來愈多,但在舊有法律框架下,各地政府又能否迎合新時代挑戰?

【生成詐騙】AI 愈進步,愈易扮成…… 你本人

AI 爆炸式增長雖然改善人類生活,卻也引發新一輪詐騙浪潮。騙徒利用新技術,只需收集個人音檔,即可生成聲音冒認他人行騙。他們亦會利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面孔,以騙過臉部辨識系統。新型詐騙技術已引起多國監管機構、警察及金融行業高層警惕。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 Lina Khan 警告:AI 正成為欺詐的主要助力。

Moyashi:Bigmotor 醜聞 —— 極權是如何鍊成的

全日本最大的二手車商 Bigmotor 近月爆出連串醜聞,從詐騙汽車保險、維修不合格、強迫顧客借貸買車、到擅自斬伐路邊樹木,隨著政府機關介入調查,加上員工的內幕爆料,幾乎每天都有新醜聞。剛好事件發生於臨近 8 月的時間點,網上有人將 Bigmotor 和二戰時期的日本帝國相提並論。

電話騙案成大患,各國各出辣招

因每日收到大量垃圾來電及短訊,為免誤墮騙局,不少人一看到陌生電話,就會選擇不接。港府近日會以電話及短訊形式,抽查市民是否符合領取消費劵資格,令人擔心會誤認政府電話為詐騙來電。事實上,詐騙來電造成的不便及巨大財政損失,已成為各國政府及電訊供應商首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科研統計學:英國商界研發開支的數據爭議

研究與開發(R&D)是現代經濟的重要一環,令商品和服務得以推陳出新,企業業務增長之餘,也能夠改善顧客體驗,推動整個社會進步。近日,英國學界就圍繞如何統計研發開支激烈辯論。事關英國國家統計局突然大幅調整 2020 年科研商界在研發領域的投資總額,比原先數字高出整整 60%。

在泰國落網的華人賭場大亨:佘智江與一帶一路倡議

近日,東南亞多國的詐騙和人口販運活動,受各地華文媒體關注,其中有關台灣人被困柬埔寨的新聞更是鋪天蓋地。日前,泰國警方拘捕一位名叫佘智江的柬埔寨公民,他被指是緬甸人口販運黑點「KK 園區」的物主之一。被捕之前,佘智江涉獵多個大型賭場和地產發展活動,是東南亞其中一位舉足輕重的華商。

柬埔寨詐騙手法可怕,人口販運更恐怖

柬埔寨人口販運問題嚴重,台灣網紅 Bump 早前親赴當地救出多名受害者,並揭露當地警察與人口販運集團合作。然而,整個柬埔寨的人口販運網絡以及受害者,恐怕牽涉範圍更廣。被拐賣者可能來自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中國;而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節目 101 East 上月中的報道,人口販運集團成員更與柬埔寨政界高層人物有密切關係。

棺材船:19 世紀的保險詐騙手段

在某些特別情況下,沉沒了的船,比正常航行的船更加值錢 —— 那就是詐騙保險的時候。在 19 世紀的英國,殖民主義走向顛峰,海洋活動繁盛,現代資本市場興起,也催生了一種名為「棺材船」(coffin ships)的保險詐騙手段,有無良商人會想辦法令破船加大保額,然後將之弄沉於大海中,以獲取巨額賠償。

迷戀安娜:詐騙(劇)高手的危險魅力

Netflix 原創影集「創造安娜」(Inventing Anna)上架首週,全球錄得 1.96 億小時的觀看時數,佔據該串流平台十大英語影集首位。作為此劇藍本、揭露妙齡俄女 Anna Sorokin 騙盡紐約銀行、酒店及上流社會的報道,亦是刊載雜誌「紐約」當年最多人閱讀的文章第三位。這位冒充富家女來享受榮華的詐騙犯,為何未有激起民憤,反而俘虜萬千人心?英國廣播公司(BBC)曾經就此分析詐騙高手的危險魅力。

【圖解】網上交友,總遇上詐騙王?

Netflix 犯罪紀錄片「Tinder 詐騙王」上架後即成為熱話。 Simon Leviev 自稱是以色列鑽石大王 Lev Leviev 的兒子,藉假扮富二代在交友應用程式 Tinder 上情感詐騙不同國籍的女士,詐騙金額高達千萬美元。網上交友,甚至尋找愛情,有多普遍?香港網戀騙案的趨勢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