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大結局,殺人遊戲的謎底終將揭曉。過去早有類似的影視作品,由「大逃殺」、「飢餓遊戲」、「今際之國的有栖」到「魷魚遊戲」,故事角色同樣被迫參與「反烏托邦遊戲」(Dystopian Games),在殘酷規則下自相殘殺。有學者研究指出,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不僅是對現實競爭的隱喻,還有對現代社會病徵的診斷能力。
觀眾
|共10篇|
劇集很多,艾美獎提名卻全是那幾部
今年原創劇本劇集眾多,但艾美獎(Emmy Awards)頒獎典禮,戲劇類獎項提名卻大多落在少數幾套劇集身上。「華爾街日報」近日就有專文解釋,為何艾美獎會讓一些劇集囊括多項提名。
戀愛真人騷好看,但也要顧及心理健康
戀愛真人騷近年備受歡迎,本港電視台亦開始製作類似節目,其更貼近生活互動,讓觀眾有機會窺探別人生活,或從中學習如何與另一半相處。不過,真人騷容易令觀眾代入,對參加者的好惡比其他類型的節目來得更強烈,英國高雲地利大學行為心理學家 Rachael Molitor 近日就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解釋此類節目對參加者及觀眾的心理有何影響。
Netflix 訂戶下跌,打破「串流媒體是未來」的必然想像?
從一間郵寄出租 DVD 的美國公司發展至今天的國際串流平台龍頭,Netflix 可謂開創串流媒體革命,多年來訂戶不斷增長。不過公司早前表示,今年首季訂戶數字比去年第四季減少 20 萬,是十多年來首次下跌,更預計本季將失去 200 萬訂戶。英國「泰晤士報」電視副主編 Ben Dowell 就以英國觀眾及電視生態角度,撰文剖析過去人們堅信串流媒體掀起革命的想法,是否一直被誇大。
紀浩基:「毒魔:血戰大屠殺」—— 淺談日趨嚴重的成人電影兒童化
要不是花了不少成本做出精彩的特技,這部電影根本可以閉上眼睛當廣播劇去聽。過去能夠拍成電影的劇本,一般都是千錘百煉,但現在有了漫威這品牌做護身符,怎麼樣的劇本都能搬上大銀幕。
奧運沒有觀眾,東道國連運動員都失去優勢
2021 年東京奧運會將成為首屆沒有觀眾的奧運會,有體育經濟學專家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分析特殊情況下,東道國運動員是否能繼續保持主場優勢。
賽場上的閃亮主角:計分板的變遷
真正符合現代意義的計分板,當屬 1965 年侯斯頓的 Astrodome 球場,闊達 474 呎,裝有 50,000 個燈泡,全壘打之後是一段長達 45 秒的牛仔動畫圖案。此後,美國各地的計分板便朝向「更大、更閃耀、更響亮」的方向競逐。
曾詩敏:超過 200 天的等待,球迷,好久不見!
疫情衝擊,對運動的影響不只是一時三刻的封場,也可能會「衝」走一批參與者,當然亦有可能「衝」來一批新的愛好者。由閉門作賽,到重返有球迷出現在觀眾席的「常態」,這一步走了 200 多天。何時才能真正重返「常態」,誰又能說清?
Neo:看電視,你敢用腦嗎?
它們並沒把「觀眾」單純當作「受眾」,一味灌輸自己的主張,認為對方會照單接收,而是以一套戲劇作為討論平台,就一個具爭議性卻不得不正視的議題,提供多元的觀察角度,並且鼓勵觀眾從中思考、作出判斷。
不能歡呼的球場,如何打氣?
世界各地的體育聯盟雖然重新開賽,但大多仍未開放予觀眾入場,球迷最多只能網上參與。不過,日本足球迷自 7 月初以來,已能再入場觀賽,條件是嚴禁唱打氣歌及擊鼓,喧鬧的賽場上罕見地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