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日本政府正式解除口罩規定,由市民自行決定戴或不戴。但這 3 年來口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除罩」,不少日本人自覺要開始管理表情,教人重新微笑的「笑顏訓練」生意更因此蓬勃發展。
表情
|共6篇|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7 說話不一定要用嘴巴
不用每個資訊都直接透過角色的嘴巴說出來給觀眾,要讓觀眾透過自己的記憶和隱喻,把這些內容帶出來。這不是賣弄高深或故弄玄虛,而是比較貼近真實,因為現實中,我們都不會說出所有心中話,但我們的行動卻表達著。
放棄吧,你不會讀懂他的心理
皺眉代表苦惱;微笑代表高興;板著臉代表生氣,一直以來,面部表情都是閱讀別人情緒的重大指標。然而,一項發表在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通常都不能成功讀懂人的情緒。
無法微笑的人
世人皆說,笑一笑,世界更美妙。但這句勵志的話,對某些人來說是惡毒的詛咒。因為他們天生就失去了微笑的能力。黑面,儘管並不友善,但也不是太可怕,至少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無法微笑的人,為了不讓旁人誤解自己的喜怒哀樂,連一個笑容,都需要用盡全力去練習。
微笑就是好?
笑一笑,世界真的更美妙?恐怕並不然,微笑也有負面,像冷笑、奸笑、假笑。面對眼前人的這一笑,含意是負面還是正面?你心裡有數,只是感覺難以形容。身體反應往往就最誠實,所以最近就出現了關於面對不同種類微笑,人身體會如何反應的研究,發現微笑就像摩斯密碼般,會發出獨特而細緻的信息,接收者也會因著信息有不同的生理反應。
無關快樂的 7 種笑
歷史上率先嘗試拆解笑容的意義的,是 19 世紀的法國神經學家兼電療之父 Duchenne de Boulogne。當時他深受面部表情的奧秘吸引,因而開展實驗,以電極刺激人類面部肌肉,探索表情機制。實驗發現了 60 種表情,每一種都涉及獨一無二的面部肌肉群。當中最有名的是被稱為「Duchenne 之笑」的標準真心笑容,受驗者咧嘴而笑、瞇起眼睛堆起眼周的魚尾紋,過程先後牽動顴大肌與眼輪匝肌,形成傻氣又真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