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持續酷熱,在戶外要降溫,有人會手持小風扇、用穿戴式冷氣,也有人不斷飲水。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就指,穿對衣服出門同樣能使身體稍感涼快;反之,穿錯衣服可能會令體溫變得更高,容易不適。
衣服
|共16篇|
【不洗衣運動】唔污糟唔洗,污糟都可能唔洗
一般而言,衣物只要穿著過,就會放到洗衣機清潔乾淨,尤其是經過 3 年多疫情,勤洗衣再加以消毒已成為日常。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愈來愈多人選擇少衣服,甚至不洗,有的人是為保護衣物原色,有些人則反思衣物明明不髒,為何穿著過就要洗?
【Soul Monday】建立大碼時裝公司
日本關西大碼服裝公司「Mr.Bliss」致力於讓肥胖人士變得更好看、更可愛、更值得信賴。公司認為即使胖,也可以穿合身又好看的衣服,不必屈就只能穿寬鬆衣服。社長横尾美德直言:「肥只是個人特徵,不應該覺得羞恥。」
「西太后」的環保時尚
英國著名時裝設計師「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 去年 12 月 29 日逝世,終年 81 歲。她在 1970 年代以叛逆、前衛的風格,在時裝界打響名堂;其重視氣候和環保議題的理念,從她的時裝表演與設計中亦可窺見。
經典再現:李小龍 X 利工民
近日,尖沙咀海旁的香港星光大道有一新氣象,李小龍銅像穿上了由利工民特製的純白線衫,重現電影中的造型,以慶祝李小龍的 81 歲壽辰。大會表示是次活動參考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地標 le Petit Julien(尿尿小童像)的更衣習俗,希望日後能與不同藝術家及設計師合作,為銅像及星光大道增添色彩;而特製的純白線衫亦別具意義,冀能展現出李小龍「如水無形」的哲學。
藝術館「不是時裝店!」 藝術品與玩味設置呈現古今衣飾變化
當中,「不是時裝店!」可說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覽。藝術館化身成「時裝店」,由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的四大館藏中,選取與衣飾鞋履相關的 76 組傳統及當代藝術作品,更另設「試身室」,讓參觀者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藝術品外,也可了解及反思古今的審美標準。
法國內衣趨勢:舒適至上,實用有價
法國或被喻為性感內衣的發源地,內衣的法文名詞 lingerie 甚至傳至外地,常見於日本、荷蘭及巴西。但隨著全球風氣改變,不再將此類貼身衣物單純視作誘惑之用,法國女性挑選內衣的重點亦有所變化,由偏好大膽的款式,改為以舒適與實用為首要條件。
服裝品牌要脫離新疆棉,有多難?
維吾爾人在新疆,被指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強迫勞動,生產棉花。「紐約時報」與路透社日前報道,美國政府可能以中國涉嫌侵犯人權為由,對來自新疆的棉花實施禁令。不過新疆佔中國 85% 棉花產出,美國去年,便從中國進口價值約 500 億美元的紡織品及服裝;要大型服裝品牌放棄使用新疆棉,並不容易。「經濟學人」上月便指,與有關強迫勞動的新疆棉「割蓆」,已成為品牌的困擾。
【在家工作】當西裝,牛仔褲都不再流行時
病毒大流行期間,休閒服飾在上班族中流行起來。避疫在家工作,不必再在衣著上費心,打工仔趨向穿上舒適的居家服或運動服裝,方便工作小休時鍛鍊、打掃或煮食。然而,當新工作模式大大改變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傾向,某些服裝企業便因而陷入危機。
林喜兒:勇於創新的精神 —— 也來説説「小婦人」的服裝
Jacqueline Durran 就是要做到反映時代之餘,更要切合人物性格,同時令觀眾覺得這些衣服就是從她們的衣櫃找出來,而不是甚麼「戲服」。
綠色和平:傷十一 —— 過度消費之下的地球悲歌
自速食時裝及網購熱潮興起,大大刺激了人們的購物意欲,人們囤積的鞋、袋、配件遠遠超過實際所需。根據阿里巴巴去年「雙十一購物節」的商品出口量顯示,香港是境外地區的首位,可見港人熱衷於網購、掃平貨。但我們每次網購一件速食時裝或貨品時,其實都在間接地破壞生態系統,禍害更長達千年。
【Soul Monday】子承父業,化傳統為潮流
79 歲的金城昌太郎作為「琉球紅型」布染大師,獲封「縣指定無形文化財技能保持者」,表揚其對這種沖繩傳統工藝的守護,兒子昌之卻不感興趣,令家業幾乎失傳。直至認識到父親的熱誠,「想讓年輕世代親身感受」,於是從去年夏天開始,把「紅型」融入黑白襯衣,並在網上發售,化傳統為潮流。
斷捨離之最:每天穿同一套衣服
劇集「絕代商驕」的主角「麥提爽」與漫畫人物「老夫子」的衣櫃中,全是同款替換衣物,這是他們對生活的堅持,但同時也成為他人眼中的笑點。近日,美國出現不理世俗目光的同路人,在討論區上張貼自己衣櫃的照片,畫面恰如麥提爽的衣櫃,只有幾件單品,可謂「斷捨離」的極致。網媒 Vox 就訪問了這位每天衣著一樣的人。
在室內穿外套,出外會更冷?
天氣寒冷時走進室內,一般會脫下厚重的外套。但假若室內地方沒有暖氣,讓你仍感到陰陰寒寒,你或會繼續套著這些大衣。有些人會建議不要這樣做,因為當要再外出時,你或不會受惠於「外套的好處」,到外面時感覺更加寒冷。這似乎與直覺相反:如果你已經感到冷,不是應該要盡量保持身體溫暖嗎?
讓病人穿得更有尊嚴
醫院之內,確實有很多事情會讓病人感到無形的不安和壓迫。留院者必須穿著的病人袍,背後採用開放式設計,這是為了方便醫護人員脫下,以作身體檢查和診療。不過,要穿上這件無法完全蔽體,形同裸露於大庭廣眾的病人袍,卻是一道心理枷鎖。專門生產醫療服裝的 Care and Wear 便開發了一件新病人袍,一方面不妨礙醫療者的診治工作,另一方面則兼顧病人的尊嚴和感受,令病人覺得私隱受到保護。
唐明:真正的有錢人不洗衣服?
有這樣一則網絡傳說:一個女孩子買了一件價格約 42,000 港幣的法國名牌上衣,洗過一次之後居然退色,於是到名店裡去問個究竟,對方居然回答她:這件產品設計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換洗需要,客人一般都是穿過幾次就丟掉了。可想而知,這個傳說引起了巨大爭議,許多人哀嘆「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