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警方就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詐騙案展開拘捕行動,網紅林作、陳怡涉案被捕,其後藝人莊鍶敏、張智霖都要到警署協助調查,日前再有 TVB 藝人鄭雋熹被捕。加密貨幣誕生,令很多似是而非的投資工具應運而生,世界各地都有不法之徒以藝人為招徠,以增強公信力,令市民容易墮入金融陷阱。
虛擬貨幣
|共34篇|
加密貨幣泡沫破裂後,更多 Web3 應用正悄然而生
即使引發價格暴跌等高風險問題,但支持者聲稱,使用者需求已出現深刻的長久變化。就算泡沫破滅,還是會持續下去。
Web3 已死?走過狂熱與投機才是重新開始
加密貨幣市場隨著全球加息不斷已一崩再崩,原本被視為下一波新科技革新浪潮的區塊鏈技術與 Web3 產業,如今也受到愈來愈多質疑。
加密貨幣騙局:主腦在逃,350 萬人受害的 OneCoin 案
加密貨幣本來提供一個不再受各國央行支配、去中心化的金融願景,卻時常被各國不法分子利用,包裝形形式式的龐氏騙局。當中近年比較知名的有 OneCoin 案,令全球 350 萬人受騙,主謀至今仍然在逃。
世界監管加密幣之難:是證券抑或商品?
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案,累計超過 1,600 人報案,多名 KOL 相繼被捕,涉款 12 億元,為連日新聞焦點。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加密幣騙案手法層出不窮,近日 Elon Musk 更被騙徒以 Deepfake 強行代言加密幣。隨著騙案愈益猖獗,監管的呼聲也愈來愈多,但在舊有法律框架下,各地政府又能否迎合新時代挑戰?
超強日企塑造超級員工(上):從機器到虛擬幣皆自創
一般人或許對日本半導體設備廠迪思科(Disco)很陌生,但這家公司在半導體產業界具有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在電動車產業的帶動下,迪思科 2022 財政年度合併營業利潤預計首次超過 1,000 億日元,比上財年增長近 2 成,連續 3 年刷新歷史最高利潤。它增長的原動力,來自其獨特的管理模式,更藉此催生出新業務、新技術和新的工作方式,是其他企業前所未見。
【反烏托邦?】掃瞄眼球兌換的加密幣,為何招惹多國調查?
由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共同創立的加密貨幣「世界幣」(Worldcoin)上月面世,號稱可實現「全球基本收入」的烏托邦願景,卻收集用戶的虹膜生物特徵,至今集得超過 223 萬人口資料。由於計劃存在眾多私隱爭議,最少 5 個國家立案介入調查,不禁令人懷疑在烏托邦願景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反烏托邦惡夢。
扭轉人口老化,釜山市指望加密貨幣
被形容為「老人與海」的港口都會釜山,現在視虛擬貨幣為其救命符 —— 以市長朴亨埈為首的規劃者,銳意令當地成為全球加密貨幣中心,藉以吸引更多年青人移居。
挑戰比特幣?印度央行發行數碼盧比
多國央行一直警告,加密貨幣不受監管的性質存在風險。全球第二大交易平台 FTX 破產事件,便如同當頭棒喝。印度儲備銀行行長本週更警告,若比特幣等私人加密貨幣獲允許繼續增長,將導致下一個金融危機。但此番言論不無私心,因為本月初該行開始的數碼盧比先導計劃,正是希望長遠能取而代之,為國民提供另一種選擇。
FTX 事件後,加密貨幣結合碳交易會是好生意?(下)
傳統碳權的計算,可能來自數千個不同的環境項目,很難進行比較。但化為加密貨幣之後,不論是 JustCarbon 的 JCRs,或是 Moss.Earth 的 MCO2s,標準都是一致的。每家公司都可以決定碳權的範疇,例如將植林的成果,轉變成標準化的碳代幣。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機制感到懷疑。
FTX 事件後,加密貨幣結合碳交易會是好生意?(上)
一邊是為達到減碳目標的碳權交易市場,另一邊是因為 FTX 事件而變成過街老鼠的加密貨幣 Web3 技術。這兩個仍未完全受到監管的新興產業結合在一起,究竟是明日之星還是下一個金融泡沫?
FTX 風暴:Web 3.0 的發展還有未來?
僅僅不到一年前,加密貨幣、區塊鏈、NFT、Web 3.0 還是全世界最火紅熱門的創新科技,如今卻成了地獄魔咒般的世紀騙局,我們該避之惟恐不及,還是在黑暗中堅持到底?
曾是加密貨幣超級巨星,FTX 創辦人為何淪過街老鼠?
僅僅十幾天前,他還是全球網絡的閃亮巨星。這一切的傳奇,在美國時間 2022 年 11 月 11 日當天嘎然而止。傳奇的主角、FTX 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宣佈破產。
NFT 的 Play To Earn,是打機賺錢還是龐氏騙局?
「打機」賺錢已不是新鮮事,近年有電競行業,更早則有代客「練功」、買賣虛擬金錢和道具等。不過對業餘玩家而言,近年出現結合區塊鏈技術、讓人們賺取 NFT 的 Play To Earn(P2E)遊戲,可能才是真正的賺錢門路。不過,部分玩家及研究人士對這些遊戲是否龐氏騙局存有疑慮。
Moyahsi:物罕不一定會貴
目前為止,許多 NFT 價值論都是基於「物以罕為貴」的原則,尤其結合了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使每一個 NFT 都有獨特的編號,可以視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然而「物罕」只是「貴」的其中一個條件,還不是必要條件,更不要以為是充分條件。這個世界有許多東西都很罕有,但不代表一定擁有高價值。
比特幣大瀉,首個用作合法貨幣的國家怎麼辦?
比特幣自去年 7 月以來首次跌破 2 萬美元,令不少買家陷入嚴重虧損。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去年 9 月起接受比特幣為美元以外另一種法定貨幣,截至上月再以 30,744 美元的價格購買 500 個比特幣,令總儲備高達 2,301 個。近來加密貨幣崩盤,也令人們質疑該國的政策。
靈魂綁定代幣:去中心抑或極權統治工具?
目前區塊鏈應用通常局限於資產轉移,無法開展建基於信任的經濟活動。以太坊共同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正尋求突破,預告今年年底將發行「靈魂綁定代幣」(Soulbound Tokens,SBTs),作為區塊鏈用戶的身份認證,可據此建立網上信譽。他在上月合撰論文,解釋計劃將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社會」,但他同時承認技術有方便極權政府監控的隱患。
【幣圈大屠殺】價格歸零,LUNA 2.0 還有錢途嗎?
曾經受投資者追捧的加密幣 LUNA,及其密切相關的穩定幣 UST 在月初大崩盤,價格雙雙「歸零」,市值蒸發最少 400 億美元,令成千上萬投資者血本無歸,究竟背後發生甚麼事?發行商 Terraform Labs 上週五宣佈,以新區塊鏈發行新加密幣 LUNA 2.0,究竟又能否挽救變得一文不值的舊幣?
狂熱漸退,重新思考 NFT 的價值
有人會用 17 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Tulpenmanie)類比現時的 NFT 熱潮,認為遲早爆破。當然,前者是物理形式、無法永久保存的鮮花,後者是虛擬、非同質的產品,兩者未必可以直接比較。可以確定的是,在大起大落瞬息萬變的 NFT 市場,花錢買了產品也不能確保日後可以獲利。「華盛頓郵報」指,近幾個月不少 NFT 收藏家已因數碼資產價值成疑,蒙受損失。
加密貨幣:解決問題或是問題本身?
最近加密貨幣市場慘淡,比特幣由去年最高價位跌超過一半,數小時內市場損失數十億美元;穩定幣似乎不太穩定;一個主要交易平台警告用戶其加密貨幣資產未必安全。以往被視為通脹對沖工具或電子黃金的加密貨幣,在不穩的經濟環境下,投資價值和用途開始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