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署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在香港,去年的虐兒個案總數比 2019 年輕微下降 6.6%,然而防止虐待兒童會認為,個案下跌或與疫情有關,因為兒童減少與他人接觸,變相更難發現問題。
虐兒
|共5篇|
【Soul Monday】便利店的「孩子角落」
曾任幼稚園老師的真家知子,18 年前開始在日本茨城縣鉾田市經營便利店。她從教學時代,便見盡身世複雜的孩子,尤其是被暴力對待或疏忽照顧的受虐兒童。為免他們感到孤立無援,甚至流連街頭沾染惡習,真家從今年初在店內開闢一角,讓不願回家的少男少女有個容身之所,與同儕學習和玩樂。
平成倫理悲劇:家暴與虐兒的惡性循環
今年初,日本千葉縣 10 歲女童栗原心愛疑遭父親長期虐待至死,事件造成全國轟動。經調查發現,女童母親多次目擊孩子受虐,卻未有出手阻止,反而一同辱罵女兒。她事後解釋:「我以為女兒遭受(丈夫的)暴力對待,自己就不會遭殃。」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日本女性同樣身陷家暴與虐兒的惡性循環,非但不能自救,甚至禍及兒女。
體罰對子女百害無利:短命、低智、暴力傾向
近日香港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5 歲女童疑遭家人長期虐待毒打致死,其 8 歲哥哥亦是遍體鱗傷,滿是體罰的痕跡,情況叫人心痛。雖然虐兒與體罰有差別,「棒下出孝子」亦是華人家庭教育傳統精神之一,然而,自 2007 年起聯合國已規定體罰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任何形式的體罰均不應接受,更何況體罰對管教子女幫助實在有限,或會導致子女壽命縮短、較低智商、易陷入反社會情緒病,甚至令他們發展出暴力傾向。
日本家長又愛又恨的幼兒酒店
香港的安老院屢發生虐待事件,日本亦有類似情況。去年一篇殺氣騰騰的匿名文章讓一句「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吧!」(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一舉入選日本流行語大賞十大,道盡日本媽媽面對保育園(託兒所)不足的怒氣和苦楚。公營保育園稀少,幼稚園收費高昂而且照料時間短,雙薪或單親家庭只能投靠坊間的「幼兒酒店」,未料卻引起更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