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食不吃菜,令家長大感頭痛,但抗拒蔬菜,有時可能來自幼童對陌生食物的恐懼。有研究指出,當蔬菜融入故事,孩子在更熟悉蔬菜來源及特性後,就不會嫌棄這些有益食物。所以,由西蘭花、茄子、蘆筍、菠菜為主題的故事電子書亦因此應運而生。
蔬菜
|共13篇|
彭碧珊:菜園成大自然教室 —— 80 後農夫阿占轉型記
近年不少本地農場因城市化發展,面積大減,有農青本著繼承家業的決心,將生產型農場轉往教育型延續下去,80 後廖鴻章(別名「阿占」)便是其中一人。
呂嘉俊:從一棵香港菜,檢討過去吃的粗疏
兔年剛開始,一直回想過去一年到底吃過甚麼。要說最難忘的飲食體驗,不是甚麼山珍海錯,反而是幾個月前在北區農田內吃過的一頓飯。這餐飯由幾位農夫製作,9 成是素菜,食材都是來自香港農田,按時節氣候做成創意十足的菜式。
生菜可助太空人預防骨質疏鬆?
太空人長時間在地球以外執行任務,難免面對由環境不同帶來的健康問題。不過,最近有科學家研發出「太空生菜」,有助太空人在漫長旅程中保持骨骼健康,未來甚至可以幫助有骨質疏鬆風險的人。
呂嘉俊:如果通菜街還可以種通菜
一條街一片土地背後藏有很多事情,植根了一套文化意義。要消滅一個地方,抹走歷史,在泥土面鋪上石屎,改一個新名字,那都是表面工夫;最重要是,令他們再吃不到自家土地種出來的蔬菜,人沒有根,到哪裡都像流浪。
呂嘉俊:蔬菜不足的美麗新世界
把世代供養我們的農地,鋪上石屎築起高樓,平攤一幅美麗新世界的藍圖,在美好願景未到之前,我們先要「埋單」。付出的代價是甚麼?超市空空如也的菜架只是表象,真正的答案比我們想像還要大。
天生食材必有用:「醜蔬果」訂購服務
蔬果的長相決定其命運?以往有瑕疵或長相奇特的蔬果,注定未進肚中,就已先進垃圾桶。不過,近年不再流行標準好看的蔬果,反而以醜為美,有指貌醜的水果更為天然及安全。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興起網購「醜蔬果」,足見其大有市場。
成名之謎:為何牛油果能紅,青菜蘿蔔卻不能?
牛油果、羽衣甘藍、奇亞籽及藜麥等超級食物,近年紅遍全球,知名度超越荷里活明星。但是世上蔬果那麼多,為何這幾種能成為飲食界寵兒,創下數以十億計美元的收益,改變男女老幼的飲食習慣,青菜蘿蔔蘋果橙卻名氣平平,乏人追捧?更重要的是,這種食物界「明星效應」對我們有何影響?
Gloria Chung:2018 十大飲食潮流(上)
亞馬遜收購了連鎖超市 Whole Foods Market(下稱 WFM),這超市再不只是超市這麼簡單,有了大數據在手,WFM 上月預測了 2018 年的飲食潮流,且看你是否認同?
深入「蔬果日日二加三」的真相
衛生署建議我們「日日二加三」,每日進食 2 份水果、3 份蔬菜保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如果進食足夠蔬果的話,全球每年可減少 270 萬人口死亡,多年來,科學家和營養學專家都有相關建議。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其實每天只要吃 3 到 4 份的水果、蔬菜和豆類,就可能足以避免早期死亡的風險,而吃多於此份量,不會得到額外的保護。
挑食有多苦,你能理解嗎?
小時候揀飲擇食,總被父母嘮叨責罵,但當你長大成人,挑食依然為世所不容。你不敢亦不想承認,恨透盤中的青豆青瓜或青椒,免得被笑古怪固執孩子氣,或要聽第一百萬遍「怎麼這樣浪費啊」。須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更何況這份抗拒之情,本就情非得已。事實上,長期挑食的成因眾多,難以一概而論,但很多都是不由自主,譬如心理陰影,又或是基因使然。
討厭吃菜?你可能有超級味覺
聚餐時總有朋友挑三揀四,不愛吃的菜種足以寫一本書,難伺候得很。不過原來討厭吃菜也可能是一種天賦——超級味覺。研究顯示約有 20% 人是超級味覺者。他們味蕾比常人多,對食物中的苦味化合物尤為敏感,如果遺傳到超級味覺基因,那討厭西蘭花、椰菜花、白菜、芥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實在情有可原。
令孩子吃菜的科學
很多家長都有個共同煩惱:要子女食菜難過登天,但又擔心他們營養不均,影響發育。然而,偏食、好肉惡菜是不少小童的毛病,究竟家長應怎樣做,才能令孩子樂意食菜?以下一系列科學研究,或能協助家長找出讓孩子均衡飲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