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裡的鄉愁、鄉戀,其實掀開畫皮,真相是經濟極度落後,自由極其匱乏。如果交通便利,沒有戶籍限制,沒有出入審查,一家人說走就走,除了需要考慮自己的收支問題,尤其是像美國那樣,各地的生活狀況大致平均,有甚麼好哀愁的呢?
華僑
|共13篇|
以廣東話對白,重現 19 世紀澳洲淘金熱面貌
澳洲 SBS 電視台最新電視劇「新金山」(New Gold Mountain),相信是澳洲史上最多廣東話對白的劇集,引起不少迴響。故事以 1850 年代澳洲淘金熱為背景,一宗謀殺案揭開華人與白人和原住民的複雜關係,他們既互惠互利又互相猜疑,歷史學家 Keir Reeves 就分析劇集,細訴 19 世紀澳洲的多元文化面貌。
選擇做中國人,最後卻落難香港的印尼華人
最近很多人選擇做中國人,但正如網民所言,中國可不是你想來就來的收容所。上世紀,數十萬華人為逃離印尼排華浪潮,投入新中國建設,但無論如何貢獻都被視作「歸僑」,未完全被接納為中國人,「不純正」的出身更是文革批鬥的把柄,推使他們逃難香港。Born in Beijing 的黎明,父親便是 50 年代就讀北京大學的印尼華人之一。現任英國西敏寺大學教授王蒼柏,曾經在著作「活在別處:香港印尼華人口述歷史」整理他們的經歷。
統戰活動,正提升中國在瑞士影響力
今年 8 月,瑞士「新蘇黎世報」(揭露該國於 2015 年曾與中國簽訂秘密協議,允許中國特工前往瑞士,核查中國公民身份。瑞士當局本月中聲稱相關協議已到期並失效,未打算續簽。蘇黎世大學大中華區研究資深講師高喜明提醒:「現時瑞士需要取個平衡,既要維護與中國的商業聯繫⋯⋯ 而又不放棄其民主價值。」不過,瑞士巴塞爾大學歐洲全球研究學院副教授 Ralph Weber 近日發表的中國對瑞士統戰活動研究便指,當前的瑞士,在各個層面都已嚴重受中國的黨國體制影響。
馬來華人為何擁有中國心?(下)
1930 年,海峽殖民地政府通過法令,宣佈國民黨在當地為非法組織。抗議該法令的民國政府,則保證國民黨沒有興趣干涉馬來亞與英國事務。美國拉洛奇大學社會學教授 Azlan Tajuddin 認為,散居馬來亞的華人,對國民黨專注本土、忽略他們的做法愈益不滿。因為身在外地的他們,希望推動的政治議程,乃著重於馬來亞華人本身,而非中國本土。
馬來華人為何擁有中國心?(上)
一個中國公民脫離中國國籍,成為其他國家的公民,那他還算中國人嗎?擁抱華人文化,可以與「中國人」此一身份認同區別嗎?這些問題,由不同海外華人回答,答案可能截然不同。對部分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來說,中國可能仍是他們的「祖國」。美國拉洛奇大學社會學教授 Azlan Tajuddin,2018 年在「國際與全球研究雜誌」發表文章,從 1826 年英國開始在新加坡、馬來亞及檳城建立殖民地,到 1957 年馬來西亞獨立,講述不同馬來華人在流散海外的不安感驅使下,如何構成對中國的政治身份認同。
中國崛起陰影下的東南亞國家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本週稱「菲律賓不是任何外國的附庸國」,不會終止美國黑名單上的中國公司在當地的基建項目。今天杜特爾特統治下的菲律賓,與 2012 年在南海主權爭議地區驅趕中國漁船、2016 年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菲律賓,對中國的態度截然不同。不過,不同的東南亞國家,近年均對中國日漸警惕。
唐明:Chinese 的多重身份逃生門
換言之,不要動不動整天用 Chinese 這頂大帽子去概括別人的身份,因為很多 Chinese 需要時不時和 “From China” 保持區分和距離。
唐明:不願做難民的人們
全世界各地華僑人數高達 5,000 萬,差不多是一個歐洲大國的整體人口,卻都飄零在外,為甚麼?為甚麼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一世都不認同西方文化,甚至自貶是二等公民,也不願回到「親愛的祖國」?如此明顯的邏輯謬誤,背後的答案呼之欲出,卻沒有人願意承認。
蠶食澳洲自主的中國因素
「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戒」。一旦警戒鬆懈、政治天真,需付出的代價也許難以想像,澳洲的經驗正堪借鏡。澳洲著名知識分子 Clive Hamilton 所著的「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以經濟、僑務、間諜活動、文化滲透等方面研究,全面闡釋了中國因素如何蠶食、影響澳洲的自主,為澳洲的自由敲響警號。
150 年前鐵路華工,如何打通美國東西岸?
美國歷史上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於 150 年前的 5 月 10 日竣工,貫通美國東西岸,成為一個重要里程碑。但其實這番成就背後,有著成千上萬華人的貢獻。他們作為主要勞動力,往往肩負最艱鉅任務,甚至因公殉職。這批美國老華僑的後代,期望藉著橫貫鐵路 150 周年紀念,重新審視這段備受忽略的歷史。
統戰還是尋根?讓新加坡華人,以中國人自豪
立國只有數十年,主要由移民組成的新加坡,一直以來均鼓勵各族公民,既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時促進作為新加坡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不過,不少人擔心,這項文化與身份平衡的國策,正在中國精心計算下,把新加坡華人對其文化的擁護,化為對「祖國」的忠誠。
陶傑:唐山淚滿夏灣拿
卡斯特羅逝世,中國人傷感,然而卡斯特羅真是中國人的好朋友?中國人移民古巴,早在十九世紀,在西班牙殖民地時代經營雜貨和出入口,擁有一份叫「華光報」的華文報紙和中文學校。一九五九年卡斯特羅上台,資本家成為「專政」對象。以艱辛個人奮鬥成功的華人餐館和商店老闆、銀行家、會計師,財產全部沒收。一度繁榮的夏灣拿唐人街淪為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