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快速理解莎士比亞名著,現在遠較以往更容易。這有賴於現代翻譯,將艱澀的伊利沙伯時代語言轉譯成白話文,有網站甚或 YouTube 短片解說。但「悉尼晨鋒報」報道,澳洲英文教師反倒為此陷入兩難:應選擇用簡單白話引起學生興趣,還是堅持用原文教授莎劇,讓學生深入了解莎翁語言魅力?
英文
|共14篇|
王鷗行:得獎香港詩人的英詩寫作啟蒙者
來自香港的 19 歲劍橋大學學生葉晉瑋(Eric Yip),憑藉詩作 Fricatives 奪得英國國家詩詞比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冠軍,為史上最年輕得獎者,廣受港人關注。他在訪問提到,創作受美籍越南裔詩人王鷗行(Ocean Vuong)經歷啟迪,究竟王鷗行是何許人?他又如何鼓勵葉晉瑋在內的非英語母語作家?
文法無用?60 至 80 年代英國的去文法英語教學
學習英文其中一個最困難的地方,是要牢記各種文法規則,無論是使用情態動詞(modal verb)、區分時態(tense),還是選用合適介詞(prepositions),皆令很多人大為頭痛。而其實英國人也懷疑過教授文法的必要性,在 1960 到 1988 年,英國學校就曾經以去文法的方式教授英文。最近,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教授 Willem Hollmann 就於學術網站「對話」,講述當時的教育方式對今天英國的影響。
英國在華私立學校 —— 教育改革降臨
中國政府近期大幅改革教育制度,包括推行減輕學生功課 、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等。公立學校自然要緊貼改革,在華英國私學似乎亦面臨其他教育政策的壓力。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有地方政府正嘗試將接受私校教育的學童數目減半。
唐明:甚麼是語言的腐敗?
寫出這些優美文字的人,首先都相信美的存在,美的價值,相信人與人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溝通、理解;觀眾和讀者,都值得更好的表達,而不是煽情、發洩或者欺騙,甚至暗藏威脅和恐嚇。因此,政治語言被視為最腐敗或者最醜陋,在於寫的人根本不相信,而且政治語言對於受眾的態度,顯然是非常輕蔑的。
陶傑:極左放水陋習吹襲英國
美國大學的極左放水陋習,開始吹襲英國。英國至少兩家大學:侯城(Hull)和窩士打(Worcester)—— 也就是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喼汁老字號出產的那個地方 —— 都採取極左的教育方針。一旦外國或少數族裔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不夠,例如文法錯誤、太多串錯字、英文語法句子結構有嚴重缺陷,批改這種試卷時,不應該扣分,應該尊重少數族裔或該外國學生的「文化差異」,不要以白人精英優越主義思想為標準,判決這個學生的功課死刑。
Amedeo Robiolio:效率主義下的文化與藝術 Efficiency and Creativity — Publish or Perish?
在工商管理和 IT 佔主導的 21 世紀生產力社會,一切追求「效率」。在「效率」主義主導之下,還有沒有文化藝術?
Amedeo Robiolio:科學與理性之間 Science and Reason — Friends or Foes?
歐洲人用英文表達,優勢在於彼此文化根源相同:文藝復興、基督教、理性和科學的發展,令法國、德國、意大利等人進入英語世界思維,比亞洲人容易。譬如這一篇剖析「科學」和「理性」之間有何差異,一個 20 出頭的意大利大學畢業生,如何以英文表達,同齡的華人學生可以借鑒。
唐明:「三姓家奴」的明朝風味 Gag
今日中文很多常用語,甚麼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暗自勾結、一派胡言、天上掉餡餅,老子英雄兒好漢,老鼠生的會打洞等等,很像明朝小説裡李逵、孫二娘、潘金蓮,以及一堆甚麼來旺、來興、來保之類人物開口説的話,因為這陣悠久的市井味,感覺特別好笑:就好像一個明朝人突然醒過來,而指著一個美國人的鼻子罵。
Amedeo Robiolio:政治家與哲學家 Politicians and Philosophers: You Are What You Hate
介紹這位作者,想強調的是:英文對於他也是第二語言。但是只要肯思考,喜歡閱讀,第二語文也可以用得很好,雖然還不是名家。
唐明:美國人是不是傻?
人人都傻其實是因為制度可以信賴,每個人只需要付出較小的代價,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而不是像叢林裡的野獸一樣,必須磨尖自己的牙齒和爪子,避免成為別人的獵物,然後想盡辦法偷搶獵物或者吃剩下的殘骸才能苟活。
法國人,正捍衛自己的語言
教育局正研究刪除文憑試中文聆聽及說話卷,惹來大眾對政府有意「推普滅粵」的猜疑。反觀法國,當地一直都由官方帶頭保護法文。CityLab 文章指出,法國 25 年前已通過法律,要求大多數公共場合只能使用法語。但現在文化部長也開始擔心,法文會否受英文用語影響,並意識到必須更積極捍衛自己的語言。
唐明:窮理查最先令美國偉大
說到底,這本書講的就是如何實實在在做一個好人(Be a good man),每一個人都能實踐,而不是像儒家那樣先要區分君子小人。「美德不在,自由無存」—— 個人的美德,帶來個人的自由;公民的美德,保障公民社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