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指出,「芭比」跟天后級演唱會有些共通點 —— 女性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消費力刺激美國經濟,流行文化活動的門票只是消費的開始,她們購買各種粉紅色服裝打扮,成群結隊相約朋友看表演、看電影,擴大了消費和購物的數量。
芭比
|共5篇|
廖康宇:Barbie 玩具、電影和女權主義
無獨有偶,網絡上的各個影評,都將重點放在性別議題之上,指出電影如何讓全世界看懂女權主義云云。此外,電影鋪天蓋地的實體宣傳、與各個時裝品牌的聯乘,令筆者對於 Barbie 電影非常期待,究竟電影會如何處理這個在近年最有爭議性的議題?
書店們:芭比海默
近日上映的兩齣電影「芭比」和「奧本海默」,無疑成為大家熱議的「大事」,一大堆被稱之為「芭比海默」的迷因圖因而出現,以芭比的粉紅性感女娃娃造型,配上奧本海默的男性科學家的嚴肅形象,呈現有趣的反差,這也是迷因本身的特質。這次我們就談談「芭比海默」。
筆是港媽:Barbie 電影 —— 母女的故事
女導演 Greta Gerwig 聯同「婚姻故事」的 Noah Baumbach 悉心將 Barbie 搬上大銀幕,改變了觀眾對 Barbie 花瓶的印象。如果以為這部是單純的音樂喜劇而不看,你會錯過一些令人反思的情節。雖然反父權被視為是這電影的主軸,但還有一個被忽略的議題 —— 母女關係,也是導演拍 Barbie 的初衷。
「芭比」告急!「變形金剛」英雄難救美
陷於財困的「芭比」母公司美泰,遭競爭對手孩之寶再次提出收購。若孩之寶真的娶了「芭比」,不但可扭轉美泰的衰落之勢,亦有助整合雙方資源,擺脫玩具業的嚴峻現況。但美泰最終還是拒絕了孩之寶的收購,原因不只嫌對方出價太低那麼簡單。兩家玩具公司本來就是競爭對手,逾半世紀的宿敵,要結為「親家」殊不容易。事實上,兩者過去曾在 1996 年和 2015 年就併購交易進行過幾次協商,惟 20 年來都無疾而終,沒有任何進展。當然,在美泰眼中,孩之寶絕不是英雄救美,而是再一次的乘人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