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學生自殺個案大幅上升,據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 8 至 10 月,有 22 宗涉 18 歲以下青少年企圖自殺個案,去年同期則為 11 宗。會浮現自殺念頭的當然不僅是高中青少年,不少高小及初中學生都曾有輕生念頭。在此年齡階段,最應該有人介入及早預防憾事發生,但美國臨床兒科心理學家兼全國兒童醫院轄下預防自殺協調員 John Ackerman 直言:「很多成年人認為小學生不可能經歷想要自殺的情緒困擾,但我們非常客觀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自殘
|共2篇|
為甚麼有人會自殘?
對於自殘者而言,令人恢復平靜,感覺良好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由開始到消失的過程。身體的疼痛(無論是病痛還是自殘導致)結束的時候,不但令人重新感覺舒適,還導致心理上如釋重負,形同一種獎賞機制,獎賞所得不僅是疼痛消失,還有隨後出現的快感。Franklin 猜測,這是由於大腦處理生理和心理的區域經常重疊,譬如說,大腦的前扣帶迴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腦島(Insula)同時負責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亦即腦神經無法清晰辨別受傷的感覺由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