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

|共29篇|

英國皇室聖誕文告,如何演變成傳統?

聖誕節當日下午 3 時,查理斯三世將按照傳統發表聖誕文告,是其繼任以來第二份聖誕文告。從最初的電台廣播開始,到今日全球民眾都可在官方 YouTube 頻道收看,這項皇室傳統隨時代革新。對此有深入研究的諾定咸特倫特大學新聞與媒體系主任 Deborah Wilson David,就在聖誕前為我們分享這項傳統的歷史。

另類聖誕傳統:全家圍爐講鬼故

20 年前「真的戀愛了」(Love Actually)上畫,自此成為經典聖誕電影之一,仍有很多人翻看此戲當作過節。不過,英國的聖誕除了這種溫馨浪漫作品,其實還有更多陰森、詭秘的鬼故事,圍爐互嚇更是不少家庭的傳統,並且維持至今。當地的電視台和劇團也會「贈興」,推岀帶有懸疑恐怖感覺的聖誕節目。

聖誕文告,由 AI 發表

大半個世紀以來,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都會在電視發表聖誕文告,隨著女王駕崩,查理斯三世將繼承傳統。但不同的不止於此,英國電視台 Channel 4 將在英王聖誕文告後,委派其中一部全球最先進機械人,發表 AI 生成的聖誕文告,回顧 2022 年及勉勵人類保持樂觀。

佳節飲食史:火雞怎樣成為聖誕大餐的主角?

火雞好不好吃,實在見仁見智,只是聖誕時節桌上放一隻,便覺氣氛十足。但這種西方「傳統」,原來並非自古以來,過去有好個幾世紀,醃野豬頭才是聖誕大餐代表。為何後來卻被來自墨西哥的「怪雞」,奪去其主角之位?英國廣播公司(BBC)就在佳節前夕,娓娓道來這段有趣飲食史。

全球供應鏈危機:聖誕禮物能否如期送上?

聖誕節是全球各個基督宗教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但發展至今已不只關乎宗教,亦是人們普天同慶、歡度年尾的時刻。對於資本家而言,聖誕節更是每年一度的大商機,零售商會推出各式各樣限時優惠,鼓勵民眾消費送禮。不過今年疫情陰霾籠罩聖誕,全球供應鏈面臨危機,連訂購的聖誕禮物可否如期送到,都成問題。

送禮物之必要

聖誕節之後就到拆禮物日。交換禮物似乎是聖誕節指定動作,不過,要在人頭湧湧的商場選購禮物、網購又怕臨近旺季未能準時送達,費時費心之外還費錢,到底意義何在?康涅狄格大學人類學及心理科學副教授 Dimitris Xygalatas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解釋送禮的作用。

回顧西班牙流感下的美國聖誕

聖誕節本來是普天同慶的節日,但今年全球各國都要度過一個不一樣的聖誕。截至 12月 23 日,全球有 7,800 萬人感染武漢肺炎,超過 170 萬人死亡,雖然疫苗趕及面世,但是又傳出英國和南非病毒變種後,傳染力大幅增強的消息。人類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黑暗時刻,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就與大家一起回顧 1918 年西班牙流感期間的美國聖誕。

千年以來,為何總有人希望禁賀聖誕?

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的羅馬教會,由公元 336 年起正式將聖誕節定於 12 月 25 日。今年受武肺疫情影響,多國政府實施不同限制措施,令群眾無法像以往一樣熱鬧慶祝。不過,要群眾放棄歡度佳節並不容易。牛津大學近世神話學博士 Tim Smith-Laing 就在「經濟學人」生活雜誌 1843 撰文指,聖誕節選定的日期,本身已決定了其狂歡性質,昔日不同國家想禁止,亦禁之不絕。

死雀祝你聖誕快樂?維多利亞時代的怪奇聖誕卡

一張最簡樸的聖誕卡,正面印上聖誕樹或聖誕老人,裡面寫上「某某聖誕快樂」,也許是最常見不過的形式。聖誕年年過,祝賀方式亦如是,網絡興起之下,全球每年賀卡銷量仍高達 70 億張。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聖誕卡主題,與今天相比或許令人毛骨悚然。

「送禮達人」的成功之道

臨近聖誕,即意味又要為挑選禮物絞盡腦汁。不能重複,更不能馬虎,交換禮物之際,一旦對方臉有難色,便只好自求多福。「送禮達人」從來都不易做,英國廣播公司(BBC)綜合多名心理學家和營銷專家的建議,製作了禮物選購攻略,令你的禮物不再被拒收。

不想工作的「假期後症候群」,如何重拾「正常」生活?

假日過後,縱然萬般不願,為了生活還是要重新投入工作。但剛返回工作崗位的你,總是心不在焉,一臉失落?請放心,你並不孤單。「假期後症候群」在不同人身上十分普遍。人的心理狀態,在假期節日期間,經歷強烈的情緒、壓力爆發,身體亦要由相應的放縱模式,調整到回復日常的工作狀態。美好時光的終結亦容易引起人的感嘆。既然日常生活已成眼前事實,儘快回復精神,才是上策。

置諸死地而後生的聖誕老人城市

羅凡尼米聖誕老人村不只有聖誕老人,更有精靈、馴鹿、雪橇犬、商店及餐館,提供一站式的聖誕旅遊服務,每年吸引超過 60 萬遊客到訪。正當大部分遊客都以為到了聖誕老人發源地,其實該處在 80 年代才建立,距離聖誕老人傳說中的真正發源地,仍有一段距離。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軍隊曾將當地夷為平地,戰後由建築師巧手將廢墟重建,由那時開始,羅凡尼米才一步步成為聖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