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犯罪

|共10篇|

一座太平洋小島,何以淪為全球網絡犯罪之都?

你未必聽過南太平洋群島托克勞(Tokelau),但你很有可能意外見過「.tk」這個大量散發垃圾電郵與釣魚攻擊的網域。托克勞是人口只得 1,400 的紐西蘭屬地,擁有自治政府、電話區號與網絡域名,但受到資源所限,其網域淪為網絡犯罪猖獗的三不管地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就此進行專題報道,探討當地網絡資源如何被犯罪分子騎劫。

方俊傑:「未來殺姬」—— 回憶不必靠科技

唔知幾時開始流行起「殺姬」,是 Scarlett Johansson 扮相帶點性感的「Lucy:超能煞姬」?隔無耐,Charlize Theron 打到飛起的,就叫「原子殺姬」。來到這一次是Amanda Seyfried,又叫「未來殺姬:Anon」。很不幸地,今次,是接近「Lucy:超能煞姬」式講大道理,而並非「原子殺姬」式一味官能刺激;很幸運地,Amanda Seyfried 又全裸又床戲,性感程度遠勝 Scarlett Johansson 及 Charlize Theron。所謂的不幸和幸,是相對的,是建基於你以為「未來殺姬:Anon」是一齣科幻動作片的假設。事實上,你更應該把「未來殺姬:Anon」當成一集「黑鏡」。

先進瑞典:少了現金,罪案反而更多?

瑞典銀行劫匪成了一個夕陽工作,8 年前瑞典全國有 110 宗銀行搶劫案,2016 年卻只有 2 宗。此類罪案大跌,皆因該流行國電子貨幣,衝入銀行往往只能空手回,但是否代表罪案會從此減少?不,只是更「多元化」、更加「無所不用其極」。

是研究還是生意?電腦病毒的發端與未來

電腦病毒如真病毒一般,遇強愈強,早前勒索軟件 WannaCry 肆虐全球便是一例。電腦病毒由 1983 年出現至今,現已成為流行病,防毒軟件遂變成一門生意。不像一般病毒是大自然演化而成,電腦病毒總需要一個發明者吧?其始作俑者不是黑客,也不是商家,而是學者,1983 年的 11 月 10 日,他把電腦病毒公諸於世。

廣告應該給誰看:活於騙局的廣告業

傳統廣告當初出現時志在從普羅觀眾荷包吸金,隨著互聯網受歡迎程度超越紙媒電視,廣告商轉攻網上行銷;但它們敲竹槓的對象,竟也從零售消費者,轉移到向其落廣告的品牌公司。美國有調查公司揭發,大型廣告交易平台與空殼網站巧取豪奪騙取廣告播放機會,長期欺詐廣告費,受欺詐公司數目更在 100 家以上,包括大牌福特、迪士尼、莊生公司等等。

勒索病毒為何持續發生?

繼上月 WannaCry 肆虐逾 150 個國家,本周再有勒索病毒 Petya 侵襲歐洲,封鎖受感染的電腦系統,索取價值 300 美元的比特幣作為贖金。直至周二稍後時間,約有 8,500 美元存入相關的比特幣帳戶,預料款項將會持續上升。經過 WannaCry 一役,全球理應有所防範,但不足兩個月內,再有犯人得逞。何以勒索病毒持續發生,我們卻無力阻止?

請備份:8 招保電子私隱

WannaCry 讓全球電腦用家人人自危,沒想過電腦危機那麼遠這麼近,一時人人關注電腦安全。及時更新系統和程式、不打開可疑電郵和網頁、不隨便安裝不明程式,如此電腦也中招,實在是非戰之罪。不過,在電子網絡世界危機四伏的,除了是個人電腦安全,還有你的個人資料安全。開源社群 Free Code Camp 創立人 Quincy Larson 在博客上提出多項建議,更好保護你的電子私隱。

Chester Ho:WannaCry 後,只會有更多的勒索病毒

電腦勒索程式 WannaCry 席捲全球,Windows 系統用家人人自危。有別於過往的電腦病毒,即使用戶沒有點擊連結,也沒有下載檔案,WannaCry 依然有方法進入電腦,把用戶的檔案加密,然後彈出畫面通知用戶,要求用戶使用比特幣支付費用解鎖。

天下無不破的電腦

選舉事務處離奇遺失兩部電腦,頂頭上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說「加密標準高,任何人都難以破解」,港府出事後再死撐,相信大多數人對此已不感意外。碰巧政經雜誌「經濟學人」 4 月份第 2 期正以「為何所有電腦永遠不會安全」為封面專題,內有兩篇文章詳細分析技術困難與經濟誘因,指出從經濟層面上解決黑容問題或成效更豐。雖然黑客入侵無可避免,但不代表不應戒備。

黑客自白:入侵選舉比入侵 eBay 更易

20 出頭,做甚麼可月賺 10 萬美元?做黑客。Sergei Pavlovich 是活躍於 2000 年代早期東歐與俄羅斯數一數二的網絡黑客。黑客一向予人神秘的形象,甚少人清楚真實的黑客到底在想甚麼,現年 33 歲的 Pavlovich 早前接受莫斯科時報專訪便透露:入侵國家選舉隨時比入侵 eBay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