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平台

|共19篇|

印度零售業改革,關鍵盡在雜貨店?

台灣有柑仔店,香港有雜貨舖,印度也有 kirana。3 年前「華爾街日報」曾經報道,沃爾瑪耗資數十億美元,進軍擁有近 14 億人口的印度市場,卻敵不過這個本土對手 。時至今日,從本地薑信實集團(Reliance)到網購巨頭亞馬遜,為了擴展各自的供應鍊,仍要爭相「籠絡」這些士多。何以一國的零售業改革,關鍵卻在社區小店?

Moyashi:要在互聯網完全刪除一樣東西是有多困難?

直接把答案寫在開頭,是非常極度困難的。有多困難?你可以問問陳冠希、阿嬌,還有張柏芝。當年在討論區交的「朋友」,許多到今天還是一呼百應。基本上,任何事物只要曾經在網上出現,都可以假定會半永久的存在。為甚麼是「半」永久?始終人類不會永久存在。

藝評:舞在大海與城市空間 —— 簡評「本地一手播」四個作品

疫症時代,現場演出停擺,網上的可能性被大大拓闊。「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本地一手播』」今年就由戲院放映,改為網上放映。舞蹈錄像風潮已久,較之現場演出,其有三組極重要的元素相互交織而成 —— 身體或動作、空間與鏡頭。

直播北海道賣海鮮是門好生意?

過去百貨公司的主流做法,就是在大都市和地區都市中心,開設大型店舖集客。它們最重視賣場,並未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轉型或數碼化服務。但受疫情影響,店舖一度被迫停業,大環境已經改變,像線上直播特賣會的「直播商務」,現在地區型百貨公司也爭相引入。

Moyashi:網上動漫漢化的荊棘路

在漢語圈的動漫文化世界裡,民間愛好者承接了重要的中介角色,即使他們身處灰色地帶,用語言翻譯交流、非牟利、朋友分享等各種藉口掩飾自己的處境。而更複雜的,是現實世界中的政治與商業考慮,尤其是中國大陸對作品的審查制度。

藝評:瘟疫下香港人如何專心欣賞如幻似真的網上劇場

沉寂了一陣子的劇場界,由再構造劇場創作的網上演岀「如何向外星人介紹瘟疫下的香港人感情生活」打破悶局。儘管跨地域科技與劇場的實驗結合仍可有更多探索空間,這次新嘗試將舞台前的觀眾重聚於電子平台,跟演岀者徜徉感情與城市交錯的軌跡,往來虛與實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