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共24篇|

冬甩經濟模式:救世良方?

二戰以後,全球經濟整體平穩成長,由 1970 年計至今更激增 3 倍,按照預測,屆乎 2050 年將再升 3 倍。長遠而言,經濟增長前景相當明朗,但無可否認的,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極度嚴峻:貧富懸殊持續惡化、全球暖化急速加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一味追求經濟增長,無助解決當代種種問題,那麼世界需要甚麼經濟模式,才能糾正疑難?英國經濟學家 Kate Raworth 就提出「冬甩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為經濟、環境與民生擘劃一個平衡方案。

人性的弱點:逃避資訊

不提便不存在,除了董伯伯的八萬五,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其實不少都會犯上。在心理學、經濟學、政治上等範疇,長久以來便有討論和研究「逃避資訊」(Information Avoidance)這行為。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經濟學及心理學教授 George Loewenstein 及同校的 Russell Golman 與 David Hagmann 於本月初於「經濟文獻期刊」發表論文,總結各種逃避資訊的行為。

經濟增長是否值得追求?

GDP 無視生活質素,發展惡果不會計算在內,但普遍經濟學界仍然執著於數字增長,愈高愈好。鄰近地區高舉「發展是硬道理」,已經釀成不少惡果,由環境污染到貧富懸殊,似乎人民福祉並不比統計數字重要。究竟經濟增長是不是一種迷信?

如果宗教是一門生意

宗教從來自成一角,神聖不可侵犯(例如,書局不可將聖經分類為小說);挪威經濟學家 Torkel Brekke 卻敢冒不韙,開宗明義視宗教為一門生意。新作「信仰經濟學」(Faithonomics)以經濟活動解構宗教角色,注定遺漏心理層面,但獨特視角提出不少創見,現時宗教衝突無日無之,也許值得國際社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