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空白的時光,突然就沒有香港的聖誕節了,沒想到永遠擁擠的花園街有一天竟成了遺址。那些洋氣浪漫與憧憬,原來是因為裡面的人,不在於那棵樹。因為這個城獨有的活力,才成就了與宗教或回家團聚都無關,卻人人開心的港式聖誕。
節日
|共33篇|
吳蚊蚊:光明節快樂
從前我習慣稱 Diwali 為排燈節,但因為傳說太美,希望和堅持原來這麼重要,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光明節聽起來更好,也值得好好去過。
未到聖誕,為何一街都賣聖誕糖果?
萬聖節一結束,歐美市面就開始售賣迷你拐杖糖、棉花糖聖誕老人。為何聖誕糖果愈來愈早上架,與人們的消費模式有甚麼關係?
盛智文與海洋公園:將萬聖節融入香港
香港人大肆慶祝萬聖節是非常近代的一回事。英治時期不少外國人聚居香港,當時已經有小型派對慶祝萬聖節;但真正把萬聖節帶往主流的關鍵人物,是盛智文。
梨泰院慘案一周年:AI 檢測系統能阻事件重演?
去年萬聖節南韓梨泰院聚集人數過多,最終發生人踩人事故,造成 159 人死亡,逾百人受傷;事隔一年,很多家屬和生還者仍活在陰影創傷中。首爾正在測試智能人流檢測系統,於今年萬聖節前夕投入運作,借助科技之力避免慘劇重演。
梨泰院事件一週年:沒有問責,難平傷痛
萬聖節將至,全球「嘩鬼」準備盡情狂歡,除了南韓以外。去年 10 月 29 日晚上,首爾梨泰院發生人踩人慘劇,造成 159 人死亡、逾 150 人受傷,當中多是到來預祝玩樂的年青人。如今一年已過,真相依然未明,倖存者和遺屬得不到獨立調查、官員問責和正式道歉,只剩下無盡的恐懼、悲痛和怨憤。
Moyashi:澀谷沒有萬聖節
每年的萬聖節,裝扮成各種鬼怪的人都會大量湧入日本澀谷,把一般街頭變成露天狂歡派對,但區長長谷部健在 9 月 12 日召開記者會,請所有人在 10 月底不要再來。平常賣廣告的巨型招牌都換成標語,以日英雙語寫著「澀谷不是萬聖節活動會場」。
鴻若遠:到底萬聖節能不能扮納粹分子?萬聖節下的慢滑坡
在萬聖節扮演怪物邪魔或卡通人物到街上玩鬧、小孩討糖果吃,從來是西方世界的傳統,但據「紐約郵報」報道,10 月 29 日晚上,有一名身穿納粹制服、佩戴納粹標記的男子,走進美國紐約市蘇豪區一間咖啡酒吧時,遭到其他顧客集體聲討。
梨泰院人踩人事件原因:代溝
萬聖節週末晚上,南韓梨泰院發生駭人的人踩人慘劇,當中約 150人受傷,大多數是 20 到 30 多歲的年輕人。事後有目擊者及專家表示,受社交媒體及西方影響的年輕一代,與長輩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年長一輩大多忽視外來的影響,認為萬聖節並非需要重視的節日,這或可解釋為何梨泰院雖然夜店及酒吧林立,也適逢今年是疫後首個沒有防疫控制的萬聖節,預計有大量人潮湧入,當局卻沒有提供足夠安全措施。
吳蚊蚊:但願人長久
現代人有各種科技和廉價航班,不知何謂距離之苦。到現在真切地明白,一家人齊齊整整在家過節團圓,是有多麼不容易。隔著一面牆、一塊玻璃,拿起話筒,最近即是最遠。
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關兔子和蛋甚麼事?
雖說復活節紀念耶穌復活,但對非信徒而言,正如聖誕老人之於聖誕節,復活節兔和復活節蛋可能更能代表節日商業化的一面。不過用蛋慶祝個節日,據指可以追溯至 13 世紀,且與異教傳統有關,並非誕生自商家的營銷手段。
清明節俄國版:拉多尼察
在中港台星馬等華人地區,每年 4 月初會有清明節。每到這個時節,華人家庭都會上山掃墓祭祖,紀念祖先,慎終追遠。世界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節日以悼念亡者,俄羅斯就有「快樂版清明節」,名為「拉多尼察」(Radonitsa),人們會與往生者一起吃傳統甜品、痛飲伏特加。
非洲也有狂歡節:傳統文化與抗爭歷史之糾纏
提到基督宗教節日,很多人會想到聖誕節和復活節,其實,很多國家還有另一個大型節慶「狂歡節」(Carnival),主要是讓教徒在四旬節守齋前盡情享樂一番,時間大約為每年的 2、3 月,視乎各地的習俗和曆法。在殖民主義時期,西方列強把宗教節日帶到世界各地,當中巴西狂歡節就舉世聞名。這次要介紹的是畿內亞比紹(Guinea-Bissau)狂歡節,了解當地傳統文化與抗爭歷史如何交織。
Moyashi:科學節日觀
強制禁止的措施多數有反效果,而且畫面不好看 —— 如果中國政府在乎的話。反正今時今日的聖誕節,消費噱頭多於宗教目的,用焚琴煮鶴的方式消滅浪漫,說不定可透過「掃興」來達到反節日的效果。政府可以派出街宣車或者派發傳單,把沉醉在節日浪漫的大眾拯救出來。
送禮物之必要
聖誕節之後就到拆禮物日。交換禮物似乎是聖誕節指定動作,不過,要在人頭湧湧的商場選購禮物、網購又怕臨近旺季未能準時送達,費時費心之外還費錢,到底意義何在?康涅狄格大學人類學及心理科學副教授 Dimitris Xygalatas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解釋送禮的作用。
在蘇聯存活下來的俄版聖誕老人:嚴寒老人
人們總說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在獨裁國度卻未必如是。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蘇聯以共產主義立國後大力遏制宗教活動,當中包括聖誕節等基督宗教慶典。不過,即使在如此政治高壓的環境,一些民間風俗依然能以各種方式留存下來,包括俄羅斯版的聖誕老人「嚴寒老人」(Ded Moroz)。
林喜兒:今個假期有咩睇?
又到了可以盡情煲劇的長假期,聖誕新年推出的新劇,除了講求氣氛,情情愛愛溫暖家庭外,在這個黃金檔期,也少不得重量級之作。
吳蚊蚊: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吃飯最有趣的奇遇,發生在印度新德里。
【Soul Monday】準備回歸的聖誕老人
去年,美國職業聖誕老人只能用虛擬方式到訪各家各戶,今年終於可以回歸現實,逐家逐戶拜訪期待已久的小朋友,聖誕老人學校的入學人數也因此增加。學員不僅會學習如何在普天同慶的日子為孩子送上快樂,更會探討如何為受困孩子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