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共9篇|

陶傑:一度中國的溥儀可以有另一個角色

慈禧太后死前,曾經派出五名大臣出國考察君主立憲制,無功而返。慈禧太后不明白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為何可以同時是最高元首,可以享受皇宮奢華的待遇,但對國家政策沒有制定權。但慈禧至少願意聆聽。或許如果再長命十年,中國可以走上初步憲政改革之路。

不列顛首位非白人元首:塞維魯斯

前英國財相辛偉誠接替卓慧思出任首相一職,是英國民主化以來,歷來首位非白人首相,反映了當地種族多元的一面,有網民就表示或者終有一天,會有港人後代拜相。其實在古代,歐洲曾經也有過非白人當政的時候,當今天的英格蘭仍是羅馬帝國的不列顛行省時,羅馬帝國就曾經有一位黑人皇帝塞維魯斯(Septimius Severus)。

尼祿是暴君嗎?大英博物館展覽的平反

學習歷史,總離不開閱讀前人的記述。在中國,想要檢驗史書記載是否真實,或評論是否公允,結果可能與海南省廳級退休官員鄧光華一樣 —— 寫下為秦檜翻案的著述「秦檜大傳」,遭官方降級處分、沒收書籍。但在英國,推翻或查證所謂歷史定論,似乎稀鬆平常。5 月 27 日起,大英博物館將舉辦 Nero: the man behind the myth 展覽,尋找隱藏在「歷史」背後的「暴君」尼祿真貌。

一國兩制在秦國

一國兩制並非中國獨有,亦非新鮮產物,甚至早於戰國時期已見概念雛型。台灣國立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胡川安在編著「重新思考皇帝: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其中一章提及,秦國能夠晉身強國,主要得力於編戶齊民和殖民政策,佔據戰略要塞成都平原,並一度在蜀地實行「一國兩制」半個世紀,藉其豐足資源富民繕兵,再以此為據點逐步吞併楚國,奠定霸權。

陶傑:為何香港必然出事?

中國欽點了一位女特首,在 21 世紀國際城市的香港,這個人選本來有罕有的機會,可以結合西方賦權意識和現代的領袖管理學,在中國歷史傳統之外,別樹一幟。可惜她是前殖民地政務官出身,不是領袖的材料。若真有武則天的胸懷,香港不會淪於今日。

方俊傑:「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爭輸「爭寵」?

又來一齣宮廷爭鬥片。看牌面,「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不會差過「爭寵」。Saoirse Ronan 加 Margot Robbie,跟 Emma Stone 加 Rachel Weisz,平起平坐吧。看票房,「爭寵」是「蘇格蘭女王」的兩倍;看獎項,「爭寵」幫 Olivia Colman 成為影后,更加贏足一條街。如果你最喜歡勾心鬥角,「蘇格蘭女王」涉及兩國女王的爭鬥,橋段其實豐富多變過「爭寵」的兩個女人爭相討好安妮女王歡心。「蘇格蘭女王」的敗因在哪?

跪拜禮起源:皇權愈漲 拜得愈多

中國跪拜禮的來源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可見於西周的禮儀制度。在周朝的貴族生活中,跪坐是一種正式體面的坐姿,漸漸產生由跪坐到跪拜禮的禮儀。根據「周禮」記載,跪拜禮可分為 9 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然而,九拜禮最初大多用於嚴肅、敬神的祭祀儀式, 後來才逐漸滲透進貴族的禮儀交往當中,成為身份關係的符號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