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

|共28篇|

在未來,恆齒也可再生?

牙齒問題困擾不少人,一旦失去恆齒,就只能用填充物填補口腔內空缺,但人類未來或可在成年後再長出新牙。有日本研究團隊正開發牙齒再生藥物,將於 2024 年 7 月開始臨床試驗階段。牙齒再生藥首先適用於先天因素導致恆齒缺失的人,團隊目標是到 2030 年可廣泛使用藥物;其在之前的動物實驗中,已證實能促進乳齒及恆齒之後的「第三代」牙齒生長。

經顱磁刺激: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面對社會局勢變化,加上經濟不景,人們面對極為嚴峻的壓力,令心理健康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其中香港就有超過 30 萬人患上抑鬱症,猶如可怕的都市病。醫學界一直研究各種對策,務求紓緩抑鬱症狀,其中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在今年 5 月起便提供名為「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療法,嘗試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大腦植入物,助癱瘓者再次行走

脊髓損傷可以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癱瘓,較幸運的或者可以通過訓練重新行走,但也有人自此無法再次站立。不同研究一直探索如何幫助癱瘓者重踏步履,科學家試過直接修復損傷並以電刺激腿部肌肉,去年又有研究直接對患者脊髓施電刺激。近日由瑞士研究人員領導、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則使用大腦植入物,成功令實驗參與者再次走路。

要真正用基因編輯治療致命疾病,有甚麼挑戰?

現時美國已批准超過 20 種基因治療產品,主要用於罕見的免疫和遺傳疾病;預料未來數年將於全球愈趨普遍,但當中仍涉及成本、倫理和安全考慮。上月在倫敦皇家學會舉行的第 3 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集合科學家、基因企業家、倫理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探討有關問題及業界發展。

迷幻新藥,成矽谷新興風險投資

近年,醫學界愈來愈多臨床試驗,顯示迷幻藥物有助改善心理健康疾病及藥物成癮患者的病情,禁藥在未來或可成為良藥。一眾矽谷投資者,像 OpenAI 行政總裁奧特曼均看準醫用迷幻藥物的未來,開始投資研發相關藥物的初創公司。不過,多年來被濫用的違禁藥物要成為正式藥物並帶來商業效益,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專訪】SaNOtize 新型鼻噴劑,對抗的不止是 COVID

疫症大流行令人更明白健康的重要,也更憧憬無副作用或藥物交互作用的療法。加拿大生物科技公司 SaNOtize 就把目光放在一氧化氮之上,利用這種高效殺滅病毒、細菌和真菌的氣態分子,開發出顛覆性的抗感染平台技術,旨在治療 COVID-19、流感及慢性鼻竇炎,並為數以億計患有灰甲及糖尿病足等局部感染的人改善生活。

科學家重建遠古生物蛋白質,對抗現代人類疾病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南極洲冰層、海溝和火山環境中尋找微生物,追蹤可改良基因編輯技術的新蛋白質,糾正引致疾病的基因。最近,西班牙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表示,透過復甦已滅絕數十億年的生物蛋白質 Cas9 酶,研發出新的 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並適用於現代人類細胞。

新基因編輯膽固醇,或可根治遺傳病?

紐西蘭一名志願人士,成為首位接受 DNA 編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心臟病患者。該實驗為美國生物技術公司 Verve Therapeutics 的臨床試驗,利用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通過修改患者肝細胞中的單個 DNA 字母,來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公司相信,該治療技術最終可幫助數百萬人預防心血管疾病。

SaNOtize:COVID 鼻噴藥物更有效?

目前針對 Covid-19 的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均會隨時間減少,研究更有效的治療藥物相當重要。現時治療 COVID-19 的主要抗病毒藥物包括 Paxlovid、Remdesivir 及 Molnupiravir,我們或需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才能完全擺脫 COVID-19 對公共健康的威脅,較早前就有一款鼻噴霧劑完成了第三期臨床實驗,已在多國市場發售。

【Soul Monday】現實太令人恐懼?用 VR 克服吧!

恐懼症患者會極度懼怕某些事物,像是畏高、怕坐飛機、極怕蜘蛛及老鼠等。面對這些事物,他們會陷入無比恐慌及焦慮之中,並出現各種身體不適。近日紐西蘭研究人員就嘗試利用虛擬實境(VR)應用程式作為治療工具,讓患者在安全情況下,逐步面對及克服恐懼。

真正 Innerspace:超聲波可助直接供藥到大腦?

種種疾病裡,最棘手的可能是治療腦部疾病。大腦有腦血管障壁,充當阻止有害物質進入、允許必須營養進入的守衛,但同時也視藥物為敵,導致藥物輸送受阻,無法發揮效用,亦令不少神經系統疾病難以治療。不過,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新寧健康科學中心可能在聚焦超聲波(Focused Ultrasound)技術上,找到向大腦供藥的曙光。

蜘蛛絲:未來診治癌症的藥物關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在 2020 年,全球頭號殺手是癌症,奪去近 1,000 萬人性命,即約總死亡人口的 6 分之 1,而最普遍的癌症依次分別是乳癌、肺癌和大腸癌。因此,如何更有效率地診治癌症,向來是不少醫學家終身研究的命題。瑞典卡羅琳學院的腫瘤學家 Michael Landreh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享,蜘蛛絲或會是未來診治癌症的關鍵。

青春常駐:基因工程技術將可令人髮再生?

大家總希望新一年容光煥發,青春常駐。不少人就特別關心自己的頭髮密度,用上各式護髮產品,避免「M 字額」和「地中海」。未來,人們也許不用再擔心脫髮問題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刊登了專題報道,介紹生物學家如何研究在實驗室培育出「毛細胞」,讓人們有望髮再生。

新年抗疫新希望:口服藥

疫情嚴峻,然而若不幸中招,現在已有藥可食 —— 當然香港目前還未有。美國、歐盟、加拿大、澳洲、以色列等部分國家及地區,已先後批准使用新研發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特定患者。雖說代表治療的口服藥物不能替代預防的疫苗,但西方媒體認為,口服藥面世將改變疫情大流行的境況,科學期刊「自然」就有報道解釋,為何科學家將研發新藥視為抗疫希望之一。

尋「超級大便」:讓你身心靈健康之法?

飲食欠佳,再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破壞了當代人類消化系統的微生物群,科學界現正努力使其恢復健康,因腸道細菌的多樣性,與抑鬱症乃至癌症治療的反應等息息相關。近年,糞便微生物移植已被證明能有效治療腸道疾病。不過,擁有健康腸道微生物的糞便捐贈者,卻如「獨角獸」般可遇不可求。所以澳洲阿德萊德研究人員正研發一種「超級大便」糞便藥丸,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不必再使用人類的大便製作藥丸,而是複製「獨角獸」腸道內的微生物。

骨質疏鬆監察新法:在骨頭上裝一部電腦?

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作息改變,骨質疏鬆問題在現今世代愈趨普遍。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估計,全球罹患該疾病的人數將由 428 萬大幅增至 534 萬。為此,研究人員最近就開發出一種可以貼附在骨骼表面的超薄無線設備,期望未來能夠監測骨骼健康及長期癒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