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弌不止於紙本上創作,更為了增加作品的體積空間感,嘗試以重屏裝置及在金屏風上作畫,進一步呈現水墨之美。直至 2018 年,其金箔系列的構作與技術昇華,解決金箔屏風表面不易吸墨的問題,更能揮灑自如地繪畫出心中意境。這次由季豐軒畫廊於大館舉辦的「金墨無界 —— 李華弌近作展」,正是展出李華弌於 2018 至 2021 年間創作的 12 幅作品。
當代藝術
|共10篇|
沙巴當代藝術家首個香港個展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
提及馬來西亞,或許你會想起吉隆坡、檳城、或者是海島旅遊的熱門地沙巴。除豐富的山海自然景觀及人文特色之外,你對沙巴還有何認識?國際上享負盛名的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于一蘭(Yee I-Lann)出生於婆羅洲沙巴州亞庇,她的藝術創作一直致力述說東南亞群島的現代歷史、殖民的過去和現今的後殖民時代,當中包括她對東南亞集體文化與記憶、個體狀態,以及社會權力結構的關注。9 月起,CHAT 六廠舉行于一蘭首個香港個人展覽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當中包括新的委約作品及現有作品,或將令你對馬來西亞以至沙巴,有新的體會及理解。
中環「地下博物館」 四大展區遊走「古」今藝術品
繼上次與紐約塗鴉藝術家 Cope2 合作重現 80 年代紐約的「逆時車站」後,JPS 畫廊今次的「地下博物館」亦頗有驚喜,以不同區域及主題,展示出 16 位來自多個地區及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作品。JPS 嘗試糅合街頭文化、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並於「博物館」展出。各具風格的作品卻能巧妙共存,帶領觀眾穿梭不同空間,感受傳統中不失玩味的體驗。
重塑當代藝術啟程點 「多元視野」了解 80 年代香港藝術
「多元視野 —— 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由策展人方敏兒及香港藝術館聯合策展,經過兩年與藝術家訪談、研究及整理後,展出 7 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作品;並重塑當年一些重要的展品及藝術空間,配合書籍、海報、剪報等資料,使遊人在閱覽之餘,亦可感受 8、90 年代香港當代藝術的力量。
林靖風:Soluna 與金永憲 —— 純粹的漣漪
相隔一年,韓國藝術家金永憲(Kim Young-Hun)以「漣漣」(Ripple Ripple)為題,再度於 Soluna Fine Art 畫廊舉辦個人展覽,以韓國民間繪畫技法「革筆畫」(Hyuk-Pil),呈現電子世界裡所蘊藏的鄉愁。
當倫敦成為虛幻城市
英國泰晤士河旁早前成為當代藝術家的幻想空間,出現大冰塊飄浮在半空、巨型蜘蛛四圍走動、一堆陀螺不停轉動等另類風景,甚至會有一些樣貌奇趣的人物粉墨登場。不過,參觀者光靠肉眼,並不能看見這些景像,必須靠要 AR(擴增實境)應用程式,才能一睹這等奇觀。
伍常:後疫情時代 —— 本地藝術市場的兩大趨勢
可以想像,當有一天中國大陸的藝術交易條例和稅項進一步放寬的時候,就是國際畫廊撤出香港,進駐內地的 tipping point,而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的地位,也無可避免地將要被上海取代。
「尹秀珍:補天」以線把世代記憶縫合
藝術家尹秀珍,從 90 年代起以收集得來的舊衣物創作各種裝置藝術,探索過去與現在、記憶、全球化等主題。在她眼中的衣物,都是承載著每人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次於本地的首個大型展覽「尹秀珍:補天」,以針線為刃,呈現個人經歷的觀察,世代的回憶及對全球化,甚或是宇宙作出反思。
伍常:藝術在亂世中的無用之用
置身於亂世中,不少行內朋友都不禁問:在此非常時刻,藝術究竟還有甚麼用?這個問題,實在不好說。問題在於「用」字。
伍常:願榮光歸 Nara
無論你看不看懂這個有趣的「奈良美智現象」以及國際當代藝術市場背後之瘋狂資本操作…… 我想我們也應該感謝奈良美智筆下的那個天真爛漫小女孩:她不僅為香港這個極度低氣壓的藝術市場沖一沖喜兼掃走悶氣,也為失落悲憤的港人帶來一點純真而溫暖的安慰。Arigatou, N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