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見分子

|共12篇|

被國安逮捕的伊朗導演是誰?

一星期內,伊朗先後拘捕 3 位知名電影人,導演拉穌羅夫(Mohammad Rasoulof)與夥伴阿利赫馬德(Mostafa Aleahmad),因聲援示威被控違反國安,異見導演巴納希(Jafar Panahi)譴責拘捕行動,隨後亦遭逮捕。他們都曾經在高壓環境下堅持創作,他們的作品有不少曾經在香港上映。

【白羅斯劫機】芝加哥公約:能維護國際民航安全?

5 月 23 日,一架從希臘飛往立陶宛的瑞安航空客機,在白羅斯領空時,被當局以機上有炸彈威脅為由,要求緊急降落到首都明斯克的機場。當地執法人員其後上機拘捕反對派記者普羅塔塞維奇及其女友,事件震驚全球,形容是客機劫持事件。國際民航組織警告事件或有違「芝加哥公約」(Chicago Convention),會密切關注。

從政治犯命懸一線,看普京如何活用史太林迫害技倆

俄羅斯最有聲望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在獄中持續三星期絕食抗議,命懸一線,支持者號召今晚上街示威,事態備受國際關注。有時事評論指出,普京對付納瓦爾尼的技倆,其實活用了史太林時代的鐵腕手段,只不過外加一層法律外衣,事事以「依法辦事」作口實。

當異見分子「被精神病」:蘇聯的政治精神病學

極權政體迫害異見的陰招層出不窮,最令人髮指,莫過於把異見者診斷為精神病患,以醫學手段把他們折磨得不似人形。「被精神病」案例早見於納粹德國,1960 年代卻被蘇聯轉化為有系統的迫害手段,一度成為美蘇冷戰的焦點。

同情有價:流亡人士面對甚麼困境?

香港人素有移民經驗,但流亡海外卻是前所未見。加拿大學者 Ashwini Vasanthakumar 為流亡泰米爾人後代,她撰文分析流亡的複雜面向 —— 流亡領袖雖則代表原居地的異見聲音,但長期離家使他們與社會脫節,容易惹來「他不代表我」的批評;更無奈是國際對異地苦難同情有限,要贏得國際支持,流亡領袖無可避免要面對殘酷的「全球道德市場」競爭。

異見領袖入獄,俄國反對力量反而更強?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 Alexei Navalny 去年 8 月遭神經毒劑攻擊,被送往德國醫治。即使遭逢過生命威脅,他在康復後,仍決心回國,繼續成為政權的「眼中釘」,最終在抵埗後立即被捕,近日更因「挪用公款」罪名被判入獄。但反對派核心人物被捕,是否代表反對之聲就能禁絕?事實是愈打壓,反抗的力量愈大,由 Navalny 被捕到入獄,莫斯科的聲援行動此起彼落。示威者當中,更有為數不少是首次上街抗議。Navalny 似乎是以自身,成功啟蒙了更多人。

一名柬埔寨女流亡者給世界的公開信

上世紀 70 年代,柬埔寨經歷可怕的赤柬時期,全國 200 萬人被無情屠殺。1979 年越南軍隊推翻赤柬暴政,卻又迎來一個又一個專制政權,其中現任首相洪森就在 1998 年掌權至今。在他治下,柬埔寨貪污嚴重,人權被踐踏,無數異見者被捕甚至被迫流亡海外,其中一位就是知名維權人士莫淑華,她在本月 7 日於「外交家」雜誌撰文,向世界求助。

布科夫斯基的故事:19 歲那年,他站出來對抗蘇聯

現年 19 歲,已解散獨派組織「學生動源」的召集人鍾翰林,以及另外三名前成員,被指違反國安法,遭警方國家安全處警員拘捕。在 60 年代蘇聯,也曾經有一名年僅 19 歲的青年走出來,對抗整個蘇聯政權,後來被送進精神病院、流亡海外,然後見證蘇聯倒台。

批評等同死罪:連遭暗殺的車臣異見人士

極權之下,不容非議。即使流亡在外,仍恐伏屍街頭。上週六,流亡奧地利的車臣異見分子 Mamikhan Umarov 被槍擊身亡,成為過去一年第 3 位慘遭謀殺的車臣人。眼見同鄉接連喪命,其他在歐車臣人惶恐不安,憂慮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尤其是批評車臣領導人 Ramzan Kadyrov 的博客,以及昔日的反俄羅斯叛軍份子,更屬頭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