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20 年,澳洲的國際生人數漲近 4 倍,到 2019 年共有 44 萬名。縱然往後因疫情而一度回落,但現有約 42.5 萬人在澳留學。各間大學更表示,2024 年申請入學的國際學生數字創下歷史新高。但據「經濟學人」分析,基於政治因素,很多院校有意減少對華依賴,校長們都在積極爭取新市場,寄望將中國學生的比例降低。
留學生
|共31篇|
中日關係欠佳,無阻學生留學日本
因台灣問題及排放福島核處理水,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但中國學生仍堅持到日本留學。中國籍日本留學生人數保持在疫情前 8 成,並佔 2022 年留日國際學生總數的 45%。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學習日式的待人接物方法,同時避開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
另類「脫英」:歐洲大學抵制英語?
在丹麥、瑞典、挪威、芬蘭這「北歐四國」及近鄰荷蘭,很多人能操一口流利英語。多間大學躋身國際排名,更有大部分甚至全部課程皆以英語教授。這種被語言學家稱為「領域喪失」的現象,引起不少北歐人憂慮母語將從學術環境消失。部分國家爭取恢復本土語言在大學的主導地位,卻遭受強烈反對。
倫敦塗鴉聖地,也是孟加拉移民的轉捩點
在塗鴉聞名的倫敦東區紅磚巷(Brick Lane),有中國留學生日前以白色油漆粉刷牆壁,繼而噴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紅色標語,事件觸發廣泛爭議。事實上,紅磚巷遠遠不只是「塗鴉聖地」,當地本身是歷史悠久的孟加拉移民社區,45 年前爆發過反歧視抵抗運動,扭轉了亞裔移民在英國的地位。
逃出烏克蘭,非洲留學生前路茫茫
去年 2 月底,烏克蘭受到俄羅斯全面入侵,大約 26,500 名正於當地留學的非洲人,也對局勢感到不安。開戰初期,數以千計學生逃至其他歐洲國家。然而,學分不被承認、生活成本高昂及複雜簽證問題,使他們進退維谷。多年努力和學費可能付諸流水,而失去的不僅是夢想,更可能是性命。
2023 年初,我出發到澳洲升學去
大約在 2022 年時申請了澳洲的碩士學位,同年年尾,便陸陸續續收到 offer,值得高興的是也收到了就讀心儀大學的機會,煩惱的是選科時其實不是一個慎重的考慮,直到此刻仍擔心會否不適合。到海外讀書於我而言,不論碩士或學士,其實都是頗奢侈的。
「可疑」人才:留學外國的北韓精英
有南韓情報部門認為金正恩另有長子,或正在國外讀書準備接班。鑑於金正恩及其兄亦在瑞士接受教育,金家或有讓潛在繼承者留學的慣例,但對於那些曾經出國學習的精英,則視為不忠卻需要依靠的人。
留學生市場太單一,英國學府正轉移目標……
由於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加上意識到過去 10 年過分依賴中國市場,導致國際收生來源太單一,英國大學現正努力吸引更多中國以外的海外學生,印度、南亞地區及尼日利亞成為目標市場。
文革時的戰狼:在莫斯科紅場被警察毒打的中國學生
近年,中國的戰狼外交受到世界關注。在中國外交史中,也曾經出現過極端激進、勇武的時代 —— 文化大革命。其中,1967 年更爆發一場「莫斯科紅場流血事件」,令中蘇本來緊張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在事件中,中國留學生大鬧紅場,最終慘被蘇聯警察毒打。
一個學生宿舍廚房,兩個意識形態陣營
俄烏戰爭把我宿舍的廚房分成兩個意識形態陣營,當中暗藏張力。
倫敦也有「歸北者」
對很多中國學生來說,或者從來沒有想過「歸北」與否,因為他們的留學生活根本從未開始過。
美版支聯會:全美學自聯
香港政府連續兩年以疫情為由,禁止支聯會舉辦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直言,支聯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乃屬「顛覆綱領」,在國安法時代必須作調整,否則該予以取締。往後或許只能在境外公開悼念六四,而在美國,確實也有華人一直承傳六四記憶,「全美中國學生學者自治聯合會」(簡稱「全美學自聯」)就是其中之一。
宵禁之下:留學生渴望工作,更渴望回校見人
法國的大學學費及宿費相宜,很多課程每年註冊費亦少於 300 美元,因而吸引很多出身微寒的外國青年入讀,追求知識並交朋結友,開闊自己眼界。這些留學生仰賴咖啡師、侍應及店員等服務業兼職,以支付學費、房租及生活開銷,但疫症大流行重挫經濟,各間院校亦改為網上授課,留學生沒了收入亦沒了社交,承受著經濟及心理的雙重打擊。他們不只渴望工作,還渴望回校見人。
面對中國留學生的恫嚇,澳洲如何捍衛言論自由?
近年,在世界各地的大學,都不難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數字,過去十年,中國都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其中中國留學生就為澳洲教育業帶來可觀的收入。然而,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中國留學生與不同政見的學生時有衝突,更威脅舉報支持民主自由的學生。一名澳洲國立大學的華裔學者就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探討政府應如何捍衛言論自由。
中國對澳洲發種族歧視警告,反損當地華人生意?
中國早前以澳洲種族主義襲擊事件增加為由,警告中國公民不要前往澳洲,及後又呼籲中國學生重新考慮選擇是否要在澳洲留學。有當地中國留學生直言,不認同澳洲的種族歧視問題已嚴重至威脅人身安全,認為兩則警告並不旨在保護中國公民,純粹打著種族主義旗號處理兩國近期的政治衝突。無論如何,當地有中國背景的商戶及企業認為,假如中國留學生與遊客不再到澳洲,將造成生意損失。
一人的抗議,突顯中國已染紅澳洲大學
昆士蘭大學哲學系學生 Drew Pavlou 曾支持香港民主運動,武肺爆發後,他一身保護裝備,到學校孔子學院抗議,諷刺中國是病毒來源,被校方指控違反學校規則、騷擾教職員及學校、損害大學聲譽,需要接受紀律聆訊,並威脅對其採取法律行動。事件再次突顯澳洲專上教育正逐漸失去西方教育精神,為了利益轉投中國懷抱。
Moyashi:電子唐人街
在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年代,很多人幻想無垠的電子世界會解放人類的思想,世界會連結成一體。但數十年過去,網絡上的人們沒有建成地球村,反而更積極建起不同的圍牆,而圍牆是用來圈起自己。
Gloria Chung:點解 ABC 多數是藍絲
無論是 ABC/CBC/BBC,八成都係藍絲。就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過,身邊的朋友也陸續給了一些 insight,你們覺得是否正確?身邊又有沒有這樣的人?(戴定頭盔,我也認識很多外國回流的黃絲。)
【咱們回家】全部留學生都能回中國嗎?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中國倒成了「最安全的國家」。海外同胞為避疫急欲回國,不惜花過萬美元,直航回歸祖國懷抱。有人買不起或不願買,遂請中國派包機接送,但「紐約時報」指出,北京政府或因此面臨兩難局面:接人回國便憂慮「輸入病毒」;不接卻又怕被指「無法保護每一個中國人」。
俄羅斯國家級任務:招攬外國學生
在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RUDN),有蘇聯時期 5 人舉起地球儀的雕像,有廣告牌寫明希望「組建全球精英」,而且校內不難碰到外國學生。俄羅斯最新教育目標是大量增加當地大學的海外學生人數,提升技能及建立海外聯繫,情況恰似冷戰時期的蘇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