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環境學者及保育人士,會在擁有大片森林及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印尼進行研究,保護珍貴自然環境及物種。但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陸地生態學榮譽教授 Bill Laurance 近日撰文提到,在印尼進行的研究結果若不符合當局預期,就會遭到打壓,做法並不利於這個常面對環境災難的國家。
生態環境
|共23篇|
Ryan Fung:發展中國家應否擁抱 ESG?
一直以來,也有聲音質疑 ESG 蘊藏政治盤算,背後是發達國家令發展中國家「成本提高」的資本遊戲,再配合一些碳權制度、碳稅和碳關稅等措施,從而吸引製造業回流,站在道德高地讓自己國家 Great again。
氣候變化讓黃蜂成長受壓力,形成不對稱翅膀
人面對環境劇變會有壓力,黃蜂面對生存環境轉變也會有壓力。研究博物館標本的科學團隊發現,過去一個世紀氣候變化對黃蜂構成的壓力愈來愈大。黃蜂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壓力時,會形成不對稱的翅膀,通過檢查一系列標本館藏及其日期,科學家發現黃蜂在炎熱和潮濕的年份,翅膀不對稱的水平更高。
為何變色龍移民後,變得更鮮艷?
半世紀之前,來自肯雅的變色龍意外進入夏威夷,在當地變出更鮮艷的顏色。牠們之所以能夠更高調奪目,或因在新環境中養尊處優,不用再躲避眾多捕食者。
TNFD 自然相關財務披露:環境風險不限於氣候,還有大自然
企業談 ESG 談得火熱,但過往 ESG 的 E 很多時側重氣候變化,ESG 儼然僅為「CSG」。無可否認,氣候風險和及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是最受關注的議題,多國證監機構逐漸加強氣候披露的要求和規範,最常見是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的披露建議,協助企業評估和披露氣候變化對企業未來營運的影響。環境保護則有不同面向,例如防止塑膠污染及維持生態多樣性等。3 月中,另一極具份量的「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便發佈了自願性自然相關財務披露草稿。
澳洲大火後,樹熊去了哪裡?
兩年前,氣候變化加劇令澳洲出現叢林大火,造成約 30 億動物死亡或失去棲息地。有保護組織指出,因為大火、乾旱、疾病及森林砍伐,自 2018 年以來,澳洲近 3 分之 1 的樹熊經已消失。新南威爾士州的下降幅度尤為嚴重,森林大火殺死了當地超過 70% 的樹熊。為此,研究人員正努力尋找隱藏樹熊的蹤跡,希望代表該國的動物可以覓得其他生境,不至於就此消失。
綠色和平:大東山除了芒草,還可看到……
天氣轉涼,踏入行山旺季,位於大嶼山的全港第三高峰、長滿漫山芒草的大東山,是郊遊的熱門勝地,讓人遠離都市繁囂,大嶼山海一覽無遺。不過當大家登頂,欣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時,有否察覺附近不單有多項大型工程正在動工,政府計劃強推的「明日大嶼」選址亦近在眼前?如斯美景會否轉眼即逝?
改造生態,全靠河狸?
在英國康和郡,為了獲得食物及棲息地,忙碌的河狸正努力修築堤壩、建造池塘及濕地。牠們的習性同時為環境帶來防洪、防旱、促進生物多樣性等好處,令人類意識到將河狸放歸自然棲息地,可帶來極大的生態效益。
綠色和平:昨日人工島的失敗啟示
環觀全球,不少人工島均面對生態危機、沉降、融資、海平面上升等威脅,甚至當中的需求及規劃也誇大了,杜拜就是其中一例。有些人工島未待難題解決便開始工程,結果為數不少的工程在半途遭腰斬,有些即使建成,卻處於近乎荒島的狀態,無法營造可持續的社區。
地球之友:自然資源對環境風險投資至關重要
唯有透過企業以至金融投資者的共同努力,大自然才可以被保護、回復生氣及可持續地發展。方法之一,就是將自然資源成本納入估值。
正在消失的裏海
位於歐亞交界的裏海(Caspian Sea)雖然有海之名,卻是全球最大湖泊。古希臘文學便視裏海為「七海」之一。今天,裏海由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土庫曼及伊朗包圍。有科學家預測,至本世紀末,氣候變化將使這個面積 371,000 平方公里的巨大鹹水湖縮小 4 分 1,打擊沿岸居民生活。
ESG 評估應考慮塑膠影響?
近年,投資界在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和前景時,愈趨會考慮企業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表現。鑑於塑膠對環境影響深遠,企業如何應用塑膠,也該納入 ESG 評估之列。
近乎滅絕(但可愛)的黑足鼬,怎能拯救?
近月,科學家利用死去 30 多年的黑足鼬基因,首次成功複製出該瀕危物種的「後代」。從這次及早年的成功經驗來看,未來要令已消失或正面臨消失危機的物種「死而復生」,似乎愈來愈需要依靠生物科技。
綠色和平:回顧 2020 氣候大事 展望更宜居明天
疫情肆虐全球一整年,不少人類活動因而停擺多時,但氣候危機並未停竭。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雖然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下降 4% 至 7%,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仍然再次刷新紀錄;更估計今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今年各地仍頻頻出現各種極端天氣,就讓我們回顧並記住這些氣候災害,在新一年進一步關注氣候危機,實踐低碳生活。
【總統大選同日】選民會否引狼入室?
今年 11 月 3 日,美國人將投票選出總統,同一日,科羅拉多州的選民將就第 114 號提案投票,決定是否要重新引入灰狼。這項議案背後是洛基山灰狼行動基金發起的公民行動,目標是恢復生態平衡,最快於 2023 年底開始生效。
綠色和平:自己未來自己救 —— 11 歲男生的氣候行動
2019 年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過去幾個月屢創新高,有專家更指出,今年有可能再創最熱的一年紀錄。若情況繼續惡化,今日的年輕人將來可能面對更嚴峻的氣候災難。全球近年掀起一股守護氣候的年輕浪潮,多地都有年輕人為自己的未來站出來,要求國際領袖立即應對氣候危機。在香港,為氣候走到前線的,是年僅 11 歲的劉衍一(Lance)。
綠色和平:澳洲山火的天災與人禍
全球關注的澳洲山火,焚燒逾 220 多天後,澳洲消防部終於宣佈災情受到基本控制,惟接踵而來的,是持續暴雨,引發另一個生態危機。這場山火,導致至少 33 人死亡,多於 1,800 萬公頃土地被毀,相當於超過 168 個香港,超過 5 個台灣的面積,是澳洲史上其中一場最嚴重的火災,但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海水化淡」危害環境?
從古至今,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沙漠或缺乏淡水地區,如中東及地中海的民生問題。自海水化淡(desalination)技術成功研發後,便成為解決供水問題的最常見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廠將廢物鹽水排回海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靠海維生的漁民漸漸看出端倪。儘管技術解決了人類的需求,卻也有如雙刃劍,為環境帶來影響。
山火後遺症:大批動物死亡的生化危機
正常情況下,這些腐肉會吸引成群的腐食動物,但是由於這次大火造成的死亡數量,遠超腐食動物的數量,來不及清理,於是變成細菌和昆蟲繁殖的溫床,情況令人憂慮。腐屍分解時,釋放出大量氣體,以及液化的殘骸、屍體的酸液和微生物的混合物,這一切都將為土壤所吸收。
鸚鵡真的愛浪費食物?
不少鸚鵡主人發現一大問題,就是家中鸚鵡像個偏食的小孩,無論吃甚麼,通常都只會吃一、兩口就扔到地上。這不是因為被寵壞的家鳥對食物挑剔,是牠們天性本是如此。根據上月「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一項研究指出,全世界的野生鸚鵡都會浪費食物。但食物對生存至關重要,何以鸚鵡有這種不尋常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