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多樣性

|共10篇|

防疫限制放寬,野味農場也可重新運作了?

在疫情前,中國大約有 1,400 萬人從事「野生動物養殖業」,估計價值 5,200 億元人民幣,行業甚至被政府包裝成「農村人口致富捷徑」加以推廣。但在公共衛生專家表示 COVID 病毒可能源於野生動物之後,中國就發佈全面禁令,禁止狩獵、交易、運輸,以及食用野生動物。惟現時非政府組織及專家警告,當地似乎正放寬蓄養箭豬、狸及竹鼠等野生動物的限制,為公共衛生及野生動物帶來新風險。

TNFD 自然相關財務披露:環境風險不限於氣候,還有大自然

企業談 ESG 談得火熱,但過往 ESG 的 E 很多時側重氣候變化,ESG 儼然僅為「CSG」。無可否認,氣候風險和及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是最受關注的議題,多國證監機構逐漸加強氣候披露的要求和規範,最常見是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的披露建議,協助企業評估和披露氣候變化對企業未來營運的影響。環境保護則有不同面向,例如防止塑膠污染及維持生態多樣性等。3 月中,另一極具份量的「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便發佈了自願性自然相關財務披露草稿。

【COP26】人類飲食單一化危機

食物不只滿足人類口腹之慾,還承載本土文化和反映生態多樣。英國飲食記者 Dan Saladino 最新著作 Eating to Extinction 卻警告,在過去一個世紀,人類食物種類正急劇下降,不少地方菜和非主流食材步向絕跡,威脅著全球糧食安全;當巴黎人容忍 Starbucks 進駐林蔭大道,這股趨勢也危及地方文化承傳。

亞馬遜:研究真菌的寶庫

除了豐富多元的樹木和動物,亞馬遜森林還有甚麼不為人知的瑰寶?近日一個由英國、巴西、德國、瑞典和愛沙尼亞學者聯手進行的研究發現,在一茶匙亞馬遜泥土中,就有逾 1,800 種微生物,當中 400 種為真菌。目前,地球上估計多達 380 萬種菌類未有正式分類,包括土中的真菌和肉眼看得見的菇,相信將成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前線。

從前紐約是蠔天堂?紐約十億蠔計劃

紐約港長年受污染困擾,海洋生態枯竭。直到 1972 年,隨著「清潔水法案」通過,法律才禁止傾倒廢物或未經處理的污水入港口。紐約一個非牟利組織正在努力清理這渾水,嘗試復原其失去己久的生態系統 —— 投下蠔殼,種出蠔礁,名為「十億蠔計劃」(Billion Oyster Project,下稱 BOP)。目標是到 2035 年在 100 英畝的蠔礁上建立 10 億隻活蠔,亦是其名稱的由來。

寄生蟲絕種,人類也受害

惡名昭彰的寄生蟲,傳染疾病之餘,佔據宿主身體平白汲取營養佔盡便宜,是活脫脫的 free-rider。如果有天寄生蟲大規模滅絕,恐怕不少人類會額手稱慶。不過,美國日前有研究指,未來 50 年將有三分一寄生蟲滅絕,可能釀成生態災難,危害人類。原來,寄生蟲雖可恨,對大自然卻必不可少。

最需要保護的物種

當世界步入第六度物種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生態多樣性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過對於物種保育,大眾往往只知愈多愈好。「自然」科學期刊近日一篇研究調查全球 1 萬多種物種保育狀況,提出除了數目,當局更應考慮該物種在演化軌跡上的獨特性,按此加強部分地區與物種的保育,便能大幅增加生態多樣性。生物學研究中,有些動物確實比其他動物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