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問題困擾不少人,一旦失去恆齒,就只能用填充物填補口腔內空缺,但人類未來或可在成年後再長出新牙。有日本研究團隊正開發牙齒再生藥物,將於 2024 年 7 月開始臨床試驗階段。牙齒再生藥首先適用於先天因素導致恆齒缺失的人,團隊目標是到 2030 年可廣泛使用藥物;其在之前的動物實驗中,已證實能促進乳齒及恆齒之後的「第三代」牙齒生長。
牙齒
|共18篇|
想自成化石!要注意的兩個關鍵
想永世長存有不同方法,可以成為歷史名人,不論是臭名或美名,也有物理一點的方式 —— 死後成為化石。不過要當化石並不容易,地球上所有曾經存在的物種中,只有不到 1% 物種「成功」。英國廣播公司(BBC)就為有志成為化石者提供一些建議,增加各位成為化石的機會。
李衍蒨:微觀牙齒
牙齒除了可以研究飲食習慣外,亦是記錄兒時飲食的最佳工具。琺瑯質的分佈,能夠讓我們知道其與象牙質在特定時間之下的形成。而在研究人員記錄象牙質的形成時,更發現裡面的氮及碳元素會隨年紀增長而轉變。
李衍蒨:陣亡士兵製成的假牙
在現代醫學的很多物件中,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其中一個必定是尋常不過的假牙了。現今有很多人因為自身需要,或年紀增長導致牙齒脫落,而需要假牙的輔助。但在牙科還處於幼兒發展階段的 19 世紀初,假牙的製作卻一點也不假,甚至真得有點恐怖!
李衍蒨:東周牙齒探秘
如果有讀過我的文章,都會發現我不止一次提及牙齒的魅力及持久性。若沒有受疾病影響,在理想的保存環境下,牙齒都可以存放很久。最近,紐西蘭的奧塔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分析了 2,500 年前來自中國的牙齒,讓學者們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性別不平等。
你敢嘗試以微創機械人洗牙嗎?
現時牙醫主要用傳統的牙科工具,如鐮型刮器,再以超聲波洗牙機清除牙石。最近,一班來自賓夕凡尼亞大學的牙醫、工程師和生物學家,便成功開發了一支能夠有效清潔牙齒的微創機械人軍團,可以精確、深入地消除牙菌斑和牙石,這種技術或會成為牙醫學的新趨勢。
木炭牙膏潔齒,不護齒?
護牙齒由刷牙做起。只是,聲稱美白、護齒的牙膏種類多不勝數。其中,不少品牌生產的木炭牙膏,皆標榜具美白功效。近日有研究指出,木炭牙膏用家實際上面對不少口腔健康風險。
李衍蒨:骨頭代言都是錯的?
法醫人類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說故事尋親,大家應該都已經至少從我這個專欄讀過不少。而筆者亦有於不同場合提過,隨著需求增加,不少的執法單位要求法醫人類學的專業套用到活人身上。不過,最近美國利用了骨頭的知識,去做另類的身份鑑定……
在哥倫比亞,靠「矯牙」向上爬
所謂「講嘢最緊要有牙力」,在哥倫比亞有一口靚牙,真的很重要。不少人在年幼時會做俗稱箍牙的牙齒矯正手術,對於他們是痛苦的時期,除了不便以外,還有是戴著牙箍(矯正器)實在是不好看。可是,英國自由記者 Amalia Illgner 在文化雜誌「經濟學人 1843」說道:「不同於我 14 歲的時候,這些哥倫比亞人似乎對於矯正器感到十分自豪。」
保持牙齒潔白,不等於健康
受廣告、雜誌和電影上的明星效應影響,閃亮的白牙不但乾淨好看,而且形象健康。不過,觀感上的討好並不代表牙齒狀況真的良好,形象健康與牙齒的實際健康是兩碼子的事情。牙齒有漬,未必代表健康異常,甚至有研究認為,兒童乳齒上的黑色齒漬,其實有護齒作用。
牙刷與蛀牙:生剝真牙作假牙
牙齒不潔易蛀牙,這大概是各地人自古以來就知道的事。古時沒有塑膠牙刷和化學合成的牙膏,沒有教育電視節目教人早晚刷牙,常見潔齒的方法,似乎就是飯後漱口和以樹枝潔牙。17 世紀末,歐洲愈來愈多人蛀牙,但當時的西方醫療技術尚未如現今般發達,外科醫師是理髮師也是牙醫,不過醫師當時是不懂得治療蛀牙的,只會為人拔除爛牙。爛牙除去後,齒間猶如有黑洞,相貌依然難看,如何是好?有醫師向窮人買牙齒,生剝真牙,富人除去蛀齒後,就以窮人出賣的牙齒補回這個空隙。
李衍蒨:牙齒鑑定
我經常都被問到,到底人體體內哪一部分最堅硬、最耐用,且無論相隔多久都有助辨別死者身份。如果沒有規定一定是骨頭的話,我會堅決的說是牙齒。牙齒可算是身體裡最堅硬的物質(牙齒不算是骨頭)。就算屍體經過火化,大部分的骨頭都變成碎片後,都總可找到一兩顆。而牙齒之所以那麼厲害,是因為其外面有一層堅固的琺瑯質,只要琺瑯質不受損,牙齒可以保存很久,年期之久可以以世紀作單位來計算。
如何避免口氣播毒?
與人談話時,若對方掩鼻或別過臉,直至你把話說完,原因可能是不想正面承受閣下的口臭。只是,當事人因測試的方法不正確,嗅不出口中毒氣,難以察覺自己的口氣問題。如想遠離口臭,除了刷牙,亦有其他簡單方法。
加氟食水,是毒還是藥?
現時全港食水都會在處理過程中加入氟化物,雖然官方說法指可「保護牙齒」,但因歷來研究多指出過量氟化物對健康百害難有一利,遭人非議。最新研究更反映,母親在妊娠期間攝取氟化物,可能會降低腹中嬰兒的認知功能,影響遠比兒童直接食用深遠。
石器時代特別的補牙術
現代人蛀牙看牙醫,可以補牙、拔牙,但沒有麻醉針、止痛藥、電鑽的史前牙醫又該如何?科學家從早前在意大利山區找到的穴居人牙齒中,找到了史前最早牙醫遺下的手筆,以及最意想不到的補牙物料。
史前人類的餐單
近年興起「舊石器時代飲食法」(Paleo Diet),主張模仿原始人的餐單,多吃採集蔬果、天然魚肉,戒絕穀物、澱粉質及加工製品,聲稱既可減重,又可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一類文明病,儘管成效存疑,在歐美仍蔚為風潮。最近一班科學家檢驗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的牙齒,發現史前人類飲食習慣不一,難以歸納出一套舊石器時代餐單。那麼原始人的餐桌究竟有甚麼?
牙醫與醫生緣何分家?
唱作人藍奕邦兩年來周身病痛,經常頭暈眼花,情緒不穩,遍訪西醫不得要領,一度懷疑自己有精神病,後來去看牙醫,發現原來是顳顎關節移位,神經及耳咽管受壓引致各種病症。口腔明明是人體一部分,與其他疾病息息相關,偏偏牙科不屬西醫專科之列,兩者資訊互不往來,以致求診無門或斷症錯誤不時發生,對醫療系統亦造成負擔。為何你公司的醫療保險不含牙醫服務?一切要從中世紀講起。
羅馬人不蛀牙,因為……
經常有考古學家聲稱,從古人牙齒推斷出頭骨屬於若干萬年前的史前。原始人茹毛飲血,照計也不會刷牙,為甚麼牙齒可以流傳萬年,但現代人要每日刷兩次牙、半年洗一次牙,否則就如牙醫警告蛀牙、掉牙?這個問題,古羅馬人一早有了答案:低糖餐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