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

|共17篇|

【愛在左右】佐敦的救贖 慈悲香港食堂

]胡頌恆神父生於澳洲,1985 年來到香港,多年來扎根廟街服侍弱勢社群,得到「廟街神父」的稱號。近月他多了「點心神父」這個暱稱,皆因其創辦的非牟利機構 MercyHK 於 9 月在廟街開設社區飯堂「慈悲香港食堂」,為區內的無家者、吸毒者等有需要人士提供溫飽。食堂聘請員工的唯一要求,竟是「曾有定罪紀錄」,希望藉此幫助更生人士就業,在水深火熱的佐敦,為沒有盼望的人提供一線曙光。

香港社會的一分子:無家者生活誌

展覽「無家者生活誌」及真人圖書館活動,是社協以露宿者為題的第四個展覽,這次展示了同名攝影集「無家者生活誌」內的人物故事,更呈現疫症下無家者的處境。他們希望「持續讓無家者的聲音被聽見,喚醒公眾對無家者的關注及了解,讓城市都能溫柔的對待弱勢。」繁榮背後,無家者從來都與香港共存。

「隱沒」於澳洲社會的無家女性

早前有港產片聚焦於本地露宿者,並打破大眾對街友的性別定型,認識到四處流浪的不只有「漢」,無家的婦女卻更常被忽視。澳洲亦有同類情況,全國近半「街友」都是女性,大多遭受家暴而流離失所,卻因帶著孩子而不便睡在街頭,只能輾轉於廉價的旅館、合租屋乃至汽車後座,令這個問題「隱沒」於社會,缺乏適當援助。

喝水充飢,活不過冬:年輕的日本露宿者

踏入 11 月,日本重現武漢肺炎大規模爆發之勢。北海道、東京都及大阪府等地域,單日新增確診個案事隔多週再創新高。疫情再度惡化,經濟愈發嚴峻,更多人失去工作甚至住所。「朝日新聞」旗下網媒 AERA dot. 報道,近月都內露宿者出現年輕化趨勢。他們正值壯年卻無業無家,只能靠喝水充飢,憂慮活不過寒冬。

【Soul Chill】嗎哪餐廳:免費派飯的老闆,不願領糧的員工

飲食行業本來就辛苦,要兼顧社福工作更是不易。一年前,方達賢(Leo)在觀塘翠屏道浸信會內開設名為「嗎哪餐廳」的社區飯堂,聘用戒毒、復康人士為員工,並利用餐廳賺得的盈餘,向無家者及基層人士提供實惠甚至免費的無味精健康餐。

露宿者為患,安置才是最划算?

聖誕前夕,港府以加強公園清潔為名,出動防暴警察驅趕露宿者,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橫蠻做法,備受社工批評。同樣是面對無家可歸人士,芬蘭政府採取截然不同的行動 —— 主動為流浪漢提供庇護。因為當局明白,對此問題放任不顧、任由他們自生自滅,非但毫不人道,「手尾」更是長。

面斥不雅:英國校園趕絕露宿者

不少商場和公共場所,為了降低管理風險,如今都會積極排斥流浪漢或露宿者的出現,除了認為他們面斥不雅,有礙觀瞻,亦為市民帶來潛在安全問題。近年的做法包括加設或替換一些不友善設計(Unpleasant Design),譬如改用斜面或條狀座椅,讓人無法舒適坐下,並替長椅增設間隔,這主要是不容許露者側身躺下,在公園或車站過夜。如今連英國大學校園都開始仿效這種做法。不過,此舉隨即惹來學生抗議,質疑校方無意解決社會問題,反而歧視和趕絕社會上的弱勢社群。

英國「解決」低端人口之法

北京近月來驅趕「低端人口」,大力清理基層人民所住的所謂「違規樓房」,「低端人口」面對迫遷,但附近的房屋坐地起價,令他們只能踏上無家可歸一途。雖不是被強行驅趕,但遠在英國的「低端人口」也正面臨著相似的問題,無家可歸的家庭愈來愈多,但他們並非社會邊緣人,只是在職貧窮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