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宇宙的最新作品「Marvel 隊長 2」(The Marvels),有別於一般英雄片,由三位女性擔任主角。電影在首映週末的票房未如理想,全球合共只收 1.1 億美元,創下全系列的最差紀錄。據指該電影製作預算超過 2 億美元,有回本危機。有評論就把「Marvel 隊長 2」失利聯繫到反覺醒浪潮(anti-woke)。
漫威
|共12篇|
凌駕法律的超級英雄:從 Marvel 電影探討政治哲學
漫威電影宇宙(MCU)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之一,不僅娛樂大眾,還充滿可堪玩味的政治隱喻。最新論文集便結集超過 25 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 MCU 超級英雄反思憲法與權力本質、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哲學、種族和女性主義思潮等。
鴻若遠:「蜘蛛俠:不戰無歸」—— 漫威和 Sony 給粉絲的最佳禮物
(內含嚴重劇透)坦白講,這確實是漫威近年的最精彩作品,不單娛樂性豐富,意念也精彩。在此實在很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因此我把這影評設定為已看過的討論,未看的朋友,請趕緊跳過這文章,或等看過後才看。
紀浩基:「毒魔:血戰大屠殺」—— 淺談日趨嚴重的成人電影兒童化
要不是花了不少成本做出精彩的特技,這部電影根本可以閉上眼睛當廣播劇去聽。過去能夠拍成電影的劇本,一般都是千錘百煉,但現在有了漫威這品牌做護身符,怎麼樣的劇本都能搬上大銀幕。
Moyashi: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
再長壽、再受歡迎的電影系列,總會有進入冰河期的一天。即使「漫威疲勞」不是今天發生,始終還是會有來臨的一天,相信迪士尼也明白這個道理。
方俊傑:「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跳出 Marvel 公式
這一齣擅用動畫天馬行空長處、玩盡視覺效果的「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才可以逃得開 Marvel 的色彩,或陰影。只不過,有幾多人具備這種改革的勇氣呢?就算有,又有幾多老闆聽得明白兼且肯支持呢?兒童和兒童的父母是大客仔,你現在講到明不去討兒童的歡心?未說出口,多數已經被拒絕了。
「變形俠醫」的失敗,造就華人世界第一名導
要說漫威史上票房與評價皆慘的電影,由李安執導的「變形俠醫(The Hulk)」肯定是其中之一。但正如所有超級英雄都必須經歷過從蛻變到重生的歷程,這個慘敗,反倒孕育了日後華人世界第一位足以與史提芬史匹堡、馬田史高西斯等並駕齊驅的世界級名導。
漫威之父留給世人的禮物:「戰勝自我缺陷才是超級英雄」
一個瘦弱、害羞、缺乏自信,在學校總是被霸凌的書獃子,穿上連身套頭緊身衣,立刻變成擁有超能力,能飛簷走壁的蜘蛛俠 —— 這是漫威之父史丹李認為最像他自己的角色。
Moyashi:日本有沒有可能拍出漫威式的英雄電影宇宙(下)
上回講到日式英雄在特攝的框架中充滿掣肘,世界觀建立和角色塑造的局限,衍生出如故事單薄或設定矛盾的問題。角色互動流於純屬入鏡而欠系統性描寫,出現「在地球快完蛋時,之前那群傢伙跑到哪裡」,或者「故事終盤已經通神成仙的舊角色,在新劇場版中打拳頭交」的荒謬情況。然而,在前文提及的財政硬傷與軟件不足外,觀眾期待與市場策略也是一大問題。
Moyashi:日本有沒有可能拍出漫威式的英雄電影宇宙(中)
上篇提到荷里活的資金財力與分配播映方式,非其他電影產業能及。但講錢傷感情,任何話題牽涉到財力都只能沈默,不盡是日本英雄片獨有的問題。就讓我們退一百步,假設東映、圓谷會印炒票,擁有無限金錢投資英雄電影,結果又如何呢?事實上結果仍相差無幾,因為日本英雄特攝存在軟件配套的結構性問題,阻礙其成為漫威式電影。
Moyashi:日本有沒有可能拍出漫威式的英雄電影宇宙(上)
這篇文章其實有點標題欺詐,因為答案根本呼之欲出,無論多樂觀也好,現行條件下是絕對沒有可能發生。即使將來的事沒有辦法說得太滿,起碼在這廿年內也不可行。日本的英雄角色在可見的未來裡,並不存在發展成電影宇宙式的荷里活電影的可能性。但一刀切下去文章就要告終,於是來個逆向思考,不如講一下如果真的要發展成漫威式的英雄電影,日本的英雄還差甚麼。
硬漢有時軟軟的?蝙蝠俠對鐵甲奇俠
2007 年,Forbes 雜誌為動漫中的虛擬企業估算了市值,韋恩企業和史達工業分佔第三、四名;照 Forbes 的估算,韋恩企業市值 313 億美金,史達工業市值 203 億美金,看起來韋恩比史達有錢得多,但這份報告很難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