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

|共34篇|

氣候變化愈趨嚴峻,「碳護照」勢在必行?

這個夏天,許多地方都出現破紀錄熱浪。希臘和夏威夷的人們要逃離山火,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度假勝地都發出極端天氣警告。專家將這些極端情況歸因於氣候變化,而旅遊業正是問題的一部分,相關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大約佔總排放量 10 分之 1。西敏大學的城市學家 Ross Bennett-Cook 就探討「碳護照」(Carbon Passport)之可能。

【ESG】歐洲建立首建碳邊境、訂碳邊境稅,中國竟成最大受害者?

歐洲議會早前通過大規模氣候變遷計劃「Fit for 55」中數項關鍵法規,包括改革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於 2026 年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碳關稅等。這是首次將氣候法規納入全球貿易規則,碳邊境稅是甚麼?立法後對哪些國家影響最大?

巴黎奧運:沒有冷氣的選手村,真可行嗎?

2024 年奧運將於法國巴黎舉行,為貫徹低碳理念,當地正於興建設施的過程中採用低碳建築技術。巴黎奧委會計劃在選手村採用一種冷卻系統,就像羅浮宮去年應對酷熱天氣所使用的系統一樣。有金牌得主支持這類可持續發展計劃,但亦有人始終擔心,沒冷氣的選手村會否太熱。

聖誕樹被忽略的環保作用

英國每年售出超過 800 萬棵聖誕樹,美國估計有 2,500 萬至 3,000 萬棵。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選擇以活聖誕樹作裝飾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一代高 82%。其實聖誕樹對環境的利弊,不單關乎它和人造樹在碳足跡上的比較;其種植涉及土地運用,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遠超乎想像。

【*CUPodcast】ESG 傾呢啲:太陽能賺錢大計,社區參與要點做?

若太陽能足以應付香港約 21% 電力需求,政商界應如何推動民眾參與減碳?參考日本、台灣、南韓等案例,公眾賦權或是擴大可再生能源佔比的關鍵。全新節目「ESG 傾呢啲」由 ESG 分析員馮健鏗主持,並邀請嘉賓共同解構 ESG 意識崛起,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綠色和平:酷熱天氣襲全球,別看輕已上升的約 1.2°C

海洋多一滴水可能微不足道、樹林少一塊樹葉可能沒有人會察覺,但這個「多一個唔多,少一個唔少」的概念,並不能套用於全球溫度之上。皆因一度之差,可以是天淵之別,造成人命傷亡。工業革命至今,氣候變化令全球溫度上升了約 1.2°C,已令全球出現愈來愈頻密及嚴重的極端天氣。

Ryan Fung:英國法院、白宮非常手段處理氣候危機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歐洲近年飽受熱浪折磨,隨著全球減碳未見成效,氣候威脅在今年更變本加厲,令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熱不可耐。世界各地政府陸續正視氣候危機的威脅性,紛紛以司法手段、行政手段,認真處理氣候問題,不再「碳」慢板。

9 歐元交通月票,能否讓德人少開車?

區區 9 歐元(約 76 港元),能夠做甚麼?6 月開始,德國民眾可在今夏以此「震撼優惠價」,購買通行全國的交通月票。當局此舉是為鼓勵人們放棄開車出遊,藉此減少燃料消耗,擺脫在天然氣及石油上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並加速脫碳。但這個貌似官民雙贏的措施,卻遭當地報章以至經濟學家質疑成效。

你應買碳抵銷額嗎?自然碳補償為何甚具爭議?

減碳的努力可化作碳抵銷額;而消費者和企業通過購買別人的碳排放額,藉以抵銷自身的碳排放量,這種做法稱為「碳抵銷」或「碳補償」。然而,碳抵銷向來甚具爭議,主要是針對碳抵銷項目本身的可信程度,及此法會否減低企業或個人真正減少碳排放的動力。

反核風潮正逐漸褪去

近年,核電去留或增減再成辯論焦點,例如台灣去年 12 月舉行公投,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議題就是重啟「核四」,結果不獲通過。哥倫比亞氣候學院聯合創始院長、國際及公共關係教授 Jason Bordoff 早前就在「外交家」雜誌撰文,解釋為何核能重新受到注目。

航空公司佈局低碳氫能飛機

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但在疫情之前,商業航班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2.5%。這意味著要達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航空業是 40 塊零碳變革拼圖的其中一塊。政府和消費者對高碳排行業愈加施壓,航空公司亦陸續尋求轉型低碳飛行的方案。

陶傑:「2050 碳清零」的迷濛遠景

格拉斯哥氣候高峰會,印度不太合作,將碳排放的期限推遲到 2070 年,也就是半世紀之後。西方國家的共識是 2030 年碳排放比 1990 年水平減少一半,然後 2050 年達到淨零。中俄兩國領袖均不出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不到。即使有美國歐洲兩大龍頭,在資本主義自由世界獨自減碳,假設能成功,到時地球的天空也不會清楚劃分為兩個區域。只要第一碳排放國中國,以任何理由明暗不合作,格拉斯哥的會議結果即成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