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

|共7篇|

海外法官:橫跨五大洲的制度

3 月 30 日,英國最高法院院長及副院長韋彥德及賀知義,宣佈辭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職務,是國安法生效以來第三及四位。現時香港終審法院只剩下 10 名非常任海外法官,當中 9 人已表態留任。近年,海外法官制度受到極大爭議,有親共人士批評「洋官」制度具殖民特色,自由民主陣營中也有人認為海外法官留任只是助紂為虐。現下就讓我們從環球視野,認識海外法官制度。

死因裁判官的源起:對警權的制衡?

2019 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科大學生周梓樂不幸身亡,在死因庭研訊之時,死因裁判官高偉雄自行翻看閉路電視片段,發現疑似周梓樂從高處墮下的關鍵影像,與警方說找不到有關片段的說法明顯不同。過去,死因庭在一些如陳彥霖案等的重大社會事件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回顧死因裁判官的源起,其實正正是當年英國王室為制衡地方警官而設的制度。

一切都是政治:浮動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Ruth Bader Ginsburg 本月 18 日逝世,其職位亦告懸空。總統杜林普以避免雙數大法官可能出現 4-4 裁決為由,堅持提名第 9 位大法官,但在總統大選年提名大法官,難免引起爭議。事實上,在 1869 年前,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不斷變動,亦曾出現雙數,相關人數與任命,一直由政治因素左右;國會亦能通過變動大法官人數,實現所屬黨派的政治目標。

波蘭法官的庭外戰爭:「當法治受到威脅,抗爭便是義務」

2017 年末,波蘭政府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法案,將法庭事務交由執政的右派法律與公正黨掌管。法官 Igor Tuleya 得悉後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司法獨立,但與國家「作對」的代價,便是屢受恐嚇、住所被人淋潑糞便、蒙上「全民公敵」的名銜以及遭右翼政黨指控為「共產黨傀儡」。

濫用委員會,與政權同流合污的知識分子

三權分立的體制下,司法是其中德高望重的部門,它不屬於任何政黨派別,力求公平公正。為達司法獨立,危地馬拉使用由高等教育分子出任法官的委任制度。然而當政府濫權時,知識分子卻也與政權同流合污,成為政府剷除對手的利器。雜誌「經濟學人」分析,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法官淪陷。

唐明:舊衣冠要來何用?

為甚麼「史記」寫荊軻刺秦王,太子丹率人易水送行,「皆白衣冠」?這四個字絕非閒筆,更絕不是「作預先哭喪的準備」。而是因為白衣就是平民,甚至是身份很低的人,可能就包括荊軻的朋友高漸離,但太子丹身邊都是貴族,都穿上平民衣服來送行,是以示最大的尊重。但白衣白冠,水邊送行的畫面感太美,副作用是引人遐想,添油加醋,索性連車馬也一片白,像甚麼「素車駕白馬」、「素驥鳴廣陌」、「雄髮指危冠」,包括辛棄疾的「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