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幼兒難免要長時間彎腰和手抱,結果身體很快就出現勞損。在日本,無論社區或商場,都會看到接骨院或整體院,好奇心驅使後我入店嘗試,竟能夠於幾個月內治好了我長期的腰痛問題。
治療
|共95篇|
為何「少吃多運動」實際上無助應對肥胖流行?
幾十年來,肥胖和過重人數上升,甚至有人認為這是頹廢社會縱容而衍生的流行病。然而科學家已推翻這些觀念;根據「科學」雜誌近日刊登的論文,儘管專家對肥胖流行的原因仍欠缺共識,但已發現當中往往違反常識和大眾觀念。
【天主教】是否奇蹟,由誰決定?
天主教相信奇蹟,認為那是天主親自或藉其代表所行的事。在上月初世界青年日期間,就有少女宣稱奇蹟降臨。過去兩年半,馬德里主業會會眾 Jimena 雙目失去 95% 視力, 但現年 16 歲的她聲稱於葡萄牙花地瑪彌撒期間竟奇蹟復明。不過對負責認可奇蹟的天主教會來說,Jimena 的故事尚不足以獲承認。
澳洲治療精神疾病的處方:迷幻蘑菇、搖頭丸
日前,著名歌手李玟自殺身亡,家人證實她受抑鬱症困擾多年,事件再次引起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由於精神病非常難治,各國一直苦思如何處理這個棘手問題。近日,澳洲率先打破禁忌,成為全球首個處方搖頭丸(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及迷幻蘑菇(裸蓋菇素,Psilocybin)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及抑鬱症的國家。
CRISPR 基因編輯遺傳病療法,今年有望授權臨床應用
基因編輯治療是科幻故事中無所不能的技術,可治療癌症、高膽固醇甚至不孕,甚至延長人類壽命極限。這種充滿未來色彩的 CRISPR 基因編輯療法,今年將有望成真,預料美英多國將授權應用於治療遺傳病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究竟這種醫療技術發展到甚麼地步,距離全面應用還有甚麼障礙?
告別「食物噪音」—— 糖尿病藥竟然是減肥神藥?
TikTok 一條題為「食物噪音解說」的短片,累計多達 18 億次的瀏覽量,令「食物噪音」成了熱門新詞;像 Ozempic、Mounjaro 這類注射糖尿病藥物,更因有消除「食物噪音」之效而被採購一空,標價甚或超過 1,000 美元。不少服用者在社交媒體聲稱,此藥能讓他們瞬間打消任何有關食物的念頭,從而抑制食慾,有助減肥。
經顱磁刺激: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面對社會局勢變化,加上經濟不景,人們面對極為嚴峻的壓力,令心理健康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其中香港就有超過 30 萬人患上抑鬱症,猶如可怕的都市病。醫學界一直研究各種對策,務求紓緩抑鬱症狀,其中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在今年 5 月起便提供名為「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療法,嘗試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英國首誕「三親嬰兒」,是避免遺傳病的新希望?
科學和醫學進步,為母體存在缺陷或不育的人士帶來希望。英國人類受孕和胚胎學管理局證實,英國首批體內含有 3 人 DNA 信息的嬰兒已經誕生,這項開創性技術透過「線粒體捐贈治療法」(MDT)進行,目前相關嬰兒數量少於 5 名。所謂「三親嬰兒」掀起倫理爭議,但另一方面,新技術能協助女性誕下健康的孩子,避免胎兒罹患罕見遺傳疾病。
要真正用基因編輯治療致命疾病,有甚麼挑戰?
現時美國已批准超過 20 種基因治療產品,主要用於罕見的免疫和遺傳疾病;預料未來數年將於全球愈趨普遍,但當中仍涉及成本、倫理和安全考慮。上月在倫敦皇家學會舉行的第 3 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集合科學家、基因企業家、倫理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探討有關問題及業界發展。
AI 為病人度身訂做處方藥
成立於 2018 年的以色列健康科技公司 Genetika+,結合最新的幹細胞技術與人工智能(AI)軟件,為個別抑鬱症患者制訂處方藥。
逆齡關鍵,就在我們血液當中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 Saul Villeda 與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等團隊,進行了超過 15 年研究,發現當年長老鼠注入年輕老鼠的血液後,幾乎能逆轉所有衰老徵狀,如修復脊髓及心臟衰竭,促進骨骼癒合和胰臟細胞再生等。團隊正試圖從年輕的血液中,識別出有助回復身體機能的信號,研發可廣泛應用的治癒衰老藥物。
用唾液檢測多種癌症?
1950 年代美國海軍上校兼牙醫 Kirk C. Hoerman 研究發現,未經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唾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s)水平明顯比健康的人高。從此科學界一直發展唾液測試技術,以檢測不同類型癌症。
【專訪】SaNOtize 新型鼻噴劑,對抗的不止是 COVID
疫症大流行令人更明白健康的重要,也更憧憬無副作用或藥物交互作用的療法。加拿大生物科技公司 SaNOtize 就把目光放在一氧化氮之上,利用這種高效殺滅病毒、細菌和真菌的氣態分子,開發出顛覆性的抗感染平台技術,旨在治療 COVID-19、流感及慢性鼻竇炎,並為數以億計患有灰甲及糖尿病足等局部感染的人改善生活。
加密貨幣買到成癮,如何治療?
還記得一年多前的加密貨幣狂熱?當時不少人揚言「挖礦」好過打工。但經過市況大上大落,去年有人說熱潮減退,今年又要捲土重來。而唯一沒變甚至愈演愈烈的,恐怕是加密貨幣的成癮問題。部分自認沉迷其中的投資者想要尋求治療,因而帶動一門「極具潛力」的生意。
癌症疫苗,mRNA 能度身訂做
作為全球第二大非傳染性致死疾病,癌症每年奪去 930 萬條生命。抗癌研究從未停步,發現真菌在腫瘤生物學裡可能發揮作用、發展 CAR-T 免疫療法等,都正為治療癌症尋找新希望。其中 mRNA 技術生產的癌症疫苗,近期就取得研究進展。
新基因療法,逆轉「氣泡男孩病」命運
Artemis-SCID 是非常罕見的遺傳疾病。如果兒童在出生時患有 SCID,會令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但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基因療法能部分或完全恢復 10 名嬰兒患者的免疫系統,反映基因療法出現突破。
【抗菌新法】在尼安德特人 DNA 中尋找「抗生素」
研究人員近日透過編碼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的基因,找出本已滅絕的殺菌蛋白。未來現代人或可利用這些蛋白來對抗細菌感染,包括一些具抗藥性的惡菌。
「三重流行病」下,美國卻面對抗生素的失效和短缺
病毒季節來臨,美國食物及藥物監督管理局(FDA)表示在 COVID、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三重流行病」打擊下,或使醫療保健系統不堪負荷。而 4 種用於兒童常見疾病的藥物:一線抗生素阿莫西林、安美汀、特敏福和哮喘藥沙丁胺醇更面臨嚴重短缺。
操縱夢境,清醒夢可以幫助治療 PTSD?
現實沒有睡魔(Sandman)般的神明掌管世人夢境,人們要自主夢境也不容易;大約只有 2 成人每個月都會做清醒夢、約 1% 人每週有幾次清醒夢。清醒夢看似是一種「天賦」,但科學家認為通過學習,也有可能成功控制自己的夢境。
貓謎一般的咕嚕聲
貓不管是滿足或是痛苦,都會發出咕嚕聲,但這種透過喉頭抽動而出現的聲音,專家目前仍未能徹底了解出其確切用意。但可以肯定的是,咕嚕聲的確能令一眾貓奴感到無比「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