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

|共11篇|

英澳紐店舖失竊激增,不只因為生活難捱

近日「彭博」報道,店舖盜竊案在澳洲和紐西蘭大幅增加,而且愈發猖狂、暴力和有組織,令兩國每年損失估計近 100 億澳元。無獨有偶,「經濟學人」日前亦指英國店內扒手激增,時裝連鎖店 Primark 表示利潤因此減少,零售集團 John Lewis Partnership 的主席甚至形容為「流行病」。生活成本飆升或是共通成因,但恐怕並非唯一且最大元凶。

【烏克蘭戰爭】基輔警力不足,首都危機四伏

正當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東部反攻俄軍,首都基輔有賴本地警力確保市民安全,但由於很多執法人員加入軍隊或駐守檢查站,令維持秩序的人手嚴重短缺。偏偏藏械、家暴到間諜活動,各類問題都在戰時特殊環境下惡化。「自由歐洲電台」近日透過兩位年輕警員的一次執勤,揭露威脅基輔乃至烏國的治安問題。

「落區」的極致:智利總統搬到首都治安死角

2019 年智利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車費加價,演變成席捲全國的全民制憲運動。最終 2020 年的公投通過修改憲法,翌年來自非傳統政黨的前學運領袖博里奇(Gabriel Boric),更以 35 歲之齡當選總統。他上任後開展施政新風,甚至把官邸兼辦公室搬到首都聖地亞哥的高罪案率地區雲蓋(Yungay)。彭博社以專題報道,追蹤總統「落區」後起了甚麼變化。

【政府無能】警黑勾結,孩童擁槍自救

墨西哥黑幫勢力滲透各地,雖政府長期打擊罪犯,卻仍有不少貪污、包庇罪犯等醜聞,形成警黑勾結的景象。為保護家園,鎮上人民不再期盼政府,而是選擇自救。墨西哥格雷羅州一個偏遠山區的原住民小鎮,便有一群年輕孩子,拿起槍支,進行軍訓般的訓練,只為保護家園。

悉尼禁酒令:禁酒同時禁活力

大城市大多是不夜城,但悉尼中心的深夜,卻是杳無人煙,這並非當地人「深閨」,而是近 5 年前,州政府實施宵禁及限制酒精銷售。一些居民及商家表示,是時候要有所改變,因為危險消除的同時,城市的活力及魅力也因此被消去。近日澳洲記者 Besha Rodell 及 Isabella Kwai 就在 「紐約時報」撰文,深入探討禁酒如何影響悉尼。

破窗效應:後人誇大的犯罪學理論?

「破窗效應」可謂犯罪學上最廣為人知的理論,其中心要旨是,若社會放任如肆意毀壞、隨街掉垃圾等不良行為,則會誘使他人模仿犯罪,情況甚至變本加厲。這理論於 1990 年代在美國普及,廣受執法部門採納,主流以為要強烈打擊罪行,就可減少罪案發生。然而,「破窗效應」真的可信嗎?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專題,雖然此說有其價值,但其效用或許被後人誇大。

未來報告:一早知你係兵係賊?

美國各州警方逐步引入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及演算法(Algorithm),預測何時何地最有可能發生罪案,當然系統最關注的是「誰」最有機會犯案了。不論在大型群眾活動或防止罪案,其實各地警方早有採用模擬推論,而且也有該區「心水」目標人物,不過用到大型數據系統結合模擬推算,自然又再掀起關注。但說穿了,爭論與系統無關,只是警察誠信能否服眾的問題吧?現在香港警方說要全天候保護朱凱迪,香港人會信這是保護還是監視呢?

巴西貧民窟比鬧市更安全?

Basilio 自稱從 2012 年開業以來,從來沒有發生或遊客受傷或者被盜的事件。他還解釋,貧民窟裡確實會發生槍戰,但都是黑幫和警察之間的事情。黑幫的毒品交易都在偏僻的小巷裡進行,並不會騷擾到居民。貧民窟也有貧民窟的規矩:居民不會無緣無故遭到罪案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