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共21篇|

危樓抑或街頭?伊斯坦堡的住屋「選擇」

今年初土耳其東南部發生強烈地震,撼動總統埃爾多安的連任夢,以及眾多樓宇的結構問題。專家估計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約有 20 萬座建築至少會因強震遭受中等程度破壞,接近一半更被視為高風險建築。但房價飆升加上政治紛爭,窒礙重建房屋的進度,千萬居民只剩兩個「選擇」—— 棲身危樓或露宿街頭。

【土耳其大選】穩定和經濟比一切都重要?

土耳其將於週日舉行總統及國會選舉,執政 20 年的埃爾多安尋求連任,主流媒體皆為他報道政績造勢,但輿論操控似乎未能奏效。多個民調顯示,代表最大反對派聯盟的 Kemal Kilicdaroglu 現正領先,更有望在第二輪投票獲勝。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場專制與民主之爭,不少選民卻認為,穩定和經濟才是投票關鍵。

【人選之人】最接近民生的政治層級:地方選舉的意義

5 月 2 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新的區議會選舉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僅保留 20% 直選議席,其餘改為直接或間接委任議員。同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記者會指責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故要通過是次改革確保區議會「去政治化」。近年,政治學界有愈來愈多關於地區選舉的研究,學者認為這類選舉在當代社會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既是最貼地的政治場所,亦是重要的政策實驗場。

英格蘭和愛爾蘭,正醞釀一場無家者危機?

當一些發達國家的貧窮問題不斷惡化,自然會衍生出一連串社會問題,包括無家者危機。愛爾蘭國立大學戈爾韋分校法學教授 Padraic Kenna 和南安普敦大學法學講師 Mark Jorda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連串的政策及市場因素,如何令英格蘭和愛爾蘭醞釀出一場無家者危機。

英國的小型財政預算案:當地專家如何評價?

9 月 23 日,英國財政大臣關浩霆公佈「小型財政預算案」(mini-budget),大幅減免稅收,涉及金額多達 450 億英鎊,幅度為 50 年來最大。卓慧思內閣希望藉此刺激經濟增長,帶領英國走進新時代,但預算案公佈後,英鎊兌美元持續暴瀉,在 9 月 26 日一度創歷史新低。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就徵集了英國一班政經專家對預算案的意見。

英國央行再度加息,真的可以抵擋通脹嗎?

6 月 16 日,英國的中央銀行英倫銀行宣佈議息結果,決定加息 0.25%,即是把指標利率調升至 1.25%,符合市場預期。這次已經是英國連續五度加息,貨幣政策委員會對加息幅度存在分歧,有三位專家委員認為應該加息 0.5%。不過,錫菲大學政治經濟學家 Michael Jacobs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寫評論,認為即使加息亦未必能抵擋通脹。

太陽爐:無需燃料的煮食工具

現時全球仍然有大概 26 億人,依靠煤炭、煤油、木柴等傳統燃料來生火煮食,過程中會產生黑碳、甲烷等有害物質,危害居民健康又破壞周邊環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 380 萬人死於室內空氣污染衍生的疾病,如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介紹,美國有款新興的太陽爐(solar oven),不用燃料,僅靠太陽熱力就能煮食。

印尼通脹指標:營多麵

氣候變化加上戰爭及疫情令全球糧食成本上升。像日本國民零食「美味棒」(うまい棒)自 1979 年面世以來,售價一直維持不變,終在今年由 10 日元加價至 12 日元。便宜美味的食品加價,切實地反映出當地通脹問題,在印尼亦有類似的物價指標 ——「營多麵」(Indomie),面對小麥供應中斷,原本物美價廉的即食麵未來或不再是「省錢之選」。

一帶一路難兄難弟: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

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表面的和平:哈薩克 10 年民怨爆發因由

本月 2 日,哈薩克石油重鎮扎瑙津有數百名居民上街抗議汽車燃油價格高企。示威浪潮迅即席捲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等全國範圍,據報總統府遭縱火、示威者衝入市政大樓、焚燒警車、武裝人員四出巡邏,更發生槍擊甚至爆炸,局勢惡化之快,甚至令俄羅斯在內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派遣維和部隊進入哈薩克,「以實現該國局勢穩定及正常化」。反對燃油價格上漲的地方示威,何以導致國家局勢動盪?或許要從 2011 年說起。

Ryan Fung:內地剿「三座大山」 資本主義另闢蹊徑

在 ESG 主導資本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似乎也在進化,不特別追求國際 ESG 標準中、社會(S)因素所提及的勞工權益和種族平等,以及管治(G)因素所追求的透明度和一致性。未來在中國營商,尤其與民生關係比較密切的行業,應重新監管風險,好好適應這個中國式資本制度。

疫情造成樓市失控,老弱殘將流離失所?

根據「華爾街日報」,美國於 2020 年 4 月正式走出衰退,結束始於去年 2 月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緊縮,創下兩個月擺脫衰退的紀錄,為有記錄以來最快。這本該是值得慶賀的現象,但實際狀況卻令人憂心。因為就像病毒奪走的多半是「老、弱、殘」等人性命,這波因為疫情而造成的經濟變化,也正在剝奪全球最底層人民的基本生存權。

疫情加劇全球貧富差距,樓價成各國央行穩定金融關鍵

當 2020 年新冠疫情首次爆發時,許多人認為這將會像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一樣,帶來十年一度的經濟大洗牌與財富重新分配。極少有人會預料到 18 個月後的今天,全球貧富差距竟然是加速走向極端,其中的關鍵就是急遽上漲的樓價。

黃宣游:字觀民情

文字是歷史的載體,書法是精神的體現。當你碰上一個北魏楷書書寫的招牌,你會聯想起昔日燈紅酒綠的「港風」,以及香港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當你看到一個隸書題字的招牌,你心裡也會泛起陣陣莫名的「和風」,還有日本人規矩有禮的態度。不論是榜書、北魏還是隸書;字,不僅能觀人性,還能察民情,你說不是嗎?

租務管制可保障租客?

2 月 4 日,林鄭月娥出席答問大會時公佈多項新的立法建議,當中包括劏房租務管制。在港英時期,香港本來設有租金管制及租住權保障制度,但九七主權移交後,特區政府卻先後在 1998 年及 2004 年撤銷有關規例,令業主可以大幅加租。被不少政客和社區組織炮轟多年後,政府終於計劃推出劏房租務管制,就讓我們回顧過往學界對租務管制的討論。

「安倍經濟學」連安倍家鄉也沒救?

隨著安倍晉三宣佈因病辭職,「一強」政權即將落幕。這位刷下在任時間最長紀錄的首相,留下了一堆尚未兌現的承諾,包括「安倍經濟學」及振興地方經濟的政策。7 年零 8 個月過去,在他出身的眾議院山口縣第 4 選區(即下關市及長門市),居民生活未見改善,商店街更是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