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老布殊日前離世,民主共和兩黨成員紛紛致辭悼念,對他生前貢獻讚譽有加,尤其是合縱連橫的外交手腕,使冷戰結束未有釀成國際重盪。有前奧巴馬政府官員撰文指,雖然老布殊是共和黨人,但其國際主義的外交方針,早就成為民主黨的嚮導,甚至形容奧巴馬是老布殊外交的真正繼承人。
民主黨
|共36篇|
陶傑:美夢幻滅
美國中期選舉結束,一天之內,總統杜林普即解除司法部長塞申斯職務,委任其忠實支持者韋德克頂上;同時在記者會怒斥與他咬文嚼字的有線新聞網絡記者,並宣佈沒收其記者證。這兩招連下殺手,是向美國和世界證明:中期選舉之後,杜林普內政外交,都會將凌厲囂霸的手段升級,而不是向一個民主黨佔多數的眾議院妥協。
美國中期選舉:年輕首投族成關鍵
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共和黨於參議院贏下過半數議席,力保不失,民主黨則取得眾議院控制權,時隔 8 年,重奪多數黨身份。今屆政治氣氛更見濃厚,美國民眾投票意欲大為踴躍,尤其年輕選民人數空前激增,更被視為民主黨與杜林普政權平分秋色的關鍵。「經濟學人」分析指出,民主黨對於拉攏年輕選民的態度,較共和黨積極,而且普遍美國年輕人對杜林普的工作滿意程度只有 26%,更有 59% 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是「永遠不會」投票給杜林普。隨著新生代的政治覺悟,以及反對黨回歸國會,有政治分析員形容:「對杜林普來說,挫折只是剛剛開始。」
美國中期選舉:民主黨重奪眾議院,反助杜林普連任?
美國中期選舉今日正式開鑼,將會改選參議院約 3 分 1 議席,以及眾議院全數 435 個議席。現時參眾兩院均由共和黨控制,民主黨固然望能「撥亂反正」,贏得眾議院過半數議席重掌主導。倒是不少共和黨擁躉因厭惡杜林普,決定要倒戈相向,為民主黨再添勝算。不過「華盛頓郵報」分析,共和黨若失眾議院,反而對杜林普有利,助他連任總統。
大遊行過後:爭取加強槍管的青年,真會投票嗎?
上週六在美國各地發動的「為我們的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數以十萬人計上街示威,爭取加強槍械管制,當中絕大部分是年輕人 —— 校園槍擊案的受害者,或更多是潛在受害者。他們高呼「VOTE THEM OUT」的口號,呼籲支持者在 11 月舉行的中期選舉,將反對加強槍管的議員趕出國會。但問題是,這些喊得聲嘶力竭的青少年,很多從不投票,甚至並未登記成為選民。8 個月過後,他們真會付諸行動,以選票來發聲嗎?
鄭立:非難!——保皇黨戰民主黨戰共產黨激戰排外法西斯
「非難!」的擴充版,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你不會在裡面見到常見的美國日本蘇聯德國英國,而是四個不同的意識形態,分別是保皇黨、民主黨、共產黨和法西斯。遊戲裡每個玩者扮演不同的意識形態,每個意識形態不僅代表一個勢力,它們同時也有不同的特性和計分方式,而最後以最高分者勝利,所以意識形態會影響你的玩法。
這樣寫政治書,人人也想買
近日在亞馬遜暢銷榜上,政治書 Reasons To Vote For Democrats: A Comprehensive Guide 高踞首位,縱然這是本「無字天書」。買家就愛它「掛羊頭賣狗肉」,說要解釋投給民主黨的原因,但結果 266 頁都是白紙,全心諷刺此黨對所有施政範疇皆很無知。但你或許不知道,其實敵對陣營也有這類「留白」作品,既比此書出版更早,也比此書嘲得更狠。
如何評價奧巴馬經濟遺產?(下)
奧巴馬任內 8 年,美國貧富差距擴大?是,也不是。奧巴馬政府在緩和貧富不均方面的支出比例冠絕歷屆總統,任內所有階層工資見漲,基層和中產受惠程度近數十年最大,貧窮人口大幅下降,加上平價醫保法案實行以來,起碼 1,600 萬基層得以津貼投保,即使陷入貧困亦不至於失去醫療保障。生活質素與經濟條件普遍改善之下,為甚麼在數字上貧富程度依然日益懸殊?
如何評價奧巴馬經濟遺產?(上)
奧巴馬卸任在即,各大傳媒盤點任內 8 年經濟政策,一方面肯定奧巴馬帶領美國走出金融海嘯危機,另一方面批評改革措施不足,成果「不夠完美」。經濟雖然是數據主導的範疇,但統計數字並非事實的全部,要客觀評價功過,不可不知其背景。譬如,論斷奧巴馬的經濟遺產之前,不如先問一地經濟與該國領袖有多大關係?
似曾相識的美國大選
最新點票顯示,希拉莉贏多 200 萬以上普選票,然而出於選舉人票制度,與白宮仍失諸交臂,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因而再掀爭議。本屆大選被視為 2000 年戈爾對布殊的翻版,其實,美國早於 19 世紀已有同類選舉結果,甚至出現過「舊版杜林普」候選人,有見及此,有人製作了一幅「總統週期表」,以大選制度及其結果為主題,介紹政治常識之餘亦闡明一個道理:歷史永遠新中帶舊。
陳蕾:在奧巴馬之前,另一位瞄準白宮的黑人領袖
點票後,當選人固然成為萬千焦點,落敗者只得黯然下台,當中有些華麗轉身,投身其他崗位,但更多消失於公眾視線。Huffington Post 的 Podcast 節目 Candidate Confessional 特意訪問多位在美國選舉落敗的公眾人物和有份籌謀的競選經理,剖白承受失敗的心路歷程,當中嘉賓包括在 1984 年和 1988 年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著名黑人民權領袖 Jesse Jackson。
陶傑:理性與感性
杜林普競選時,曾厲聲指摘美國傳媒左傾,抹黑其個人形象,操控民意調查,企圖干擾他當選。現在競選獲勝,杜林普即刻召見超過 20 名全國傳媒高層,包括 CNN 電視台主席朱格(Jeff Zucker)、國家電視台 NBC 新聞總監董妮絲(Deborah Turness)、還有幾個主播。一向支持共和黨的霍士電視,算是「自己友」,也在獲邀之列。
【美國大選】左翼哲學家怎樣看?(Slavoj Žižek 篇)
杜林普當選美國總統,右翼席捲歐洲之後再下一城,左翼學者如何理解左派全球撤退?斯洛文尼亞哲學家、文化評論學者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美國大選前夕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要投,他會投杜林普,因為希拉莉才是「真正的危險」。作為激進左派,為甚麼齊澤克會由支持桑德斯變成背書杜林普,背後又有何理據?
【美國大選】歷史上的爆料月
今年美國大選被指為最醜陋的一屆,初選時已爭議不絕,近日兩人醜聞連環爆發,令美國人陷入「選舉焦慮」,中國人則額手稱慶。臨近選舉衝刺,黑幕忽然頻頻爆出,早成政爭常態,紐約時報就整理出美國「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爆料事件,同時提醒讀者,醜聞即使及時也未必能影響選情。
Chester Ho:競選總統為何要請 CTO?
在科技普及的時代,與其觀天象聽風聲去預測未來,不如依賴大數據去分析,而這個任務就由競選團隊中的科技部負責。美國民主黨一直比共和黨更懂科技,奧巴馬競逐連任團隊的科技部更分為數碼、技術及分析三個部分,他們的任務並非在幾個月內發明懂上火星的自動車,而是利用科技更有效率地籌款、尋找義工、為新選民登記和遊說游離票。
彭博進擊的站台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除了普京,連彭博也適用。謠傳前者為了打擊希拉莉,不惜爆料為拉杜林普一把,即使二人素未謀面。後者更擺明車馬,以「黨外人」身份,在民主黨黨大會為希拉莉站台。但有分析質疑,比起讚揚希拉莉有多能幹,彭博更賣力唱衰杜林普,從其生意到政見,批評得一文不值。一場總統大選,淪為私怨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