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以內,有「治安強國」之稱的南韓發生兩宗隨機殺人事件,案發地點皆在光天化日下的地鐵站毗連之處,本已導致人心惶惶。隨後網上再湧現殺人預告,令市民的不安達至最高點,終日如同驚弓之鳥,不是見疑即報就是先跑為上,結果全屬虛驚誤報。多位專家認為,韓國人已經陷入「集體恐慌」狀態。
殺人
|共17篇|
李衍蒨:州際公路 75 號旁的遺骸
2018 年 9 月,39 歲的單親爸爸 David Carter 從密芝根州的住宅消失了。數天後,一個裝著男子下半身殘骸的睡袋,被發現在俄亥俄州州際公路 75 號旁邊的叢林。後來透過小腿上獨特的鬥牛犬紋身,確認遺骸屬於 Carter。
對於肢解,為甚麼我們反應特別強烈?
殺人容易毀屍難。為了毀屍滅跡,有人會大海沉屍、荒山埋屍、石棺藏屍,但相對而言碎屍、肢解總令人更覺兇殘。人已離世,被害者實際上已無法感受到分屍痛苦,為何人們仍會更厭惡隨後的肢解行為?
方俊傑:「死亡天使」—— 平平無奇的奇案片
總之,看完「死亡天使」,就是有種好像連導演、編劇也不知自己想說甚麼的感覺。即使最基本如剖析兇手動機與心態,電影也是馬馬虎虎地輕輕帶過便算數。要不是 Eddie Redmayne 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去發揮,製成品應該更平淡。
林喜兒:Black Bird —— 與囚為友
「暗黑信使」的創作人是美國作家 Dennis Lehane,他的小說作品很多也被改編成電影,像 Mystic River、Shutter Island,亦參與電影與電視編劇,包括經典的警匪劇集 The Wire。這次把這個真人真事拍成 6 集故事,拿手的題材,原來最初是有點抗拒,不想再拍罪犯、監獄。後來想到這案件可以從男性如何看待女性的角度出發,雖然也是充滿黑暗,卻找到新的切入點。
方俊傑:奪命狂呼 —— 多了一份文青味
我只能說,第五集「奪命狂呼」,在很多細節上呼應最開端的第一集,建議先重溫一次才入場,才看得明。同一時間,它又與時並進。
方俊傑:德州電鋸殺人狂 2022 —— 時代變,殺人狂口味亦變
以前看「德州電鋸殺人狂」之類的片種,血腥鏡頭當然是主菜,被殘殺的,或多或少必定包括年輕性感美女,很養眼,也重要。雖然相當政治不正確。來到 2022 年,這樣就有物化女性之嫌,只可一視同仁,黑人被殺,白人被殺,男人被殺,女人被殺,眾生平等。
Moyashi:只要腳趾夠多,沙蟲在哪裡其實並不重要
「斬腳趾避沙蟲」這句俚語精妙的地方,在於「沙蟲」其實是虛構的昆蟲,結果是連甚麼在咬腳也未搞得清,問題核心始終是不了了之。
密室般的日本列車,淪為隨機殺人的舞台?
東京奧運臨近尾聲之際,當地發生駭人聽聞的血案。上週五晚,一名 36 歲男子在行駛中的小田急線電車,以刀刺傷多名乘客再企圖縱火,造成 10 人受傷。事後他指襲擊對象「是誰也好」,還說「電車內人心鬆懈又無處可逃,可以大開殺戒」。鑑於過去亦有多宗於鐵路作案的殺傷事件,這次不禁再令日人疑慮:密室一般的列車車廂,是否淪為隨機殺人的舞台?
李衍蒨:為屍體而殺人
原來學校保安們一直為醫學院提供屍體以作學習用途,據說每提供一具屍體,他們就能瓜分 200 美元。透過他們的「供應」,院方能夠有穩定的學習資源;保安們亦自覺此舉有助減低城市內無家者的比率。
鄭立:宇宙騎士 —— 當你要殺光自己的親友
這有沒有令你想到甚麼?對,現實多的是。我並不只是說政府走狗,可能還有你的父母、朋友、舊同學,明明仍是同一個人,卻因為不同的政治立場而跟你冷淡疏遠,或視為仇敵。你甚至還有可能在戰場上與其相見,親自解決他們。「宇宙騎士」就是類似的作品。
李衍蒨:吸血鬼謀殺案
警方於現場搜證時在廚房發現血跡,認為兇手有機會「品嚐」過 Lilly 的血液,因而被廣稱為「阿特拉斯吸血鬼」(Atlas Vampire)。
李衍蒨:LA 凶殺大宅之謎(下)
在其屍體旁邊,搜索隊伍找到了一個鎚仔、一些空藥瓶,以及由但丁(Dante)寫的「神曲」(Divine Comedy)。
李衍蒨:LA 凶殺大宅之謎(上)
1959 年 12 月 6 日清晨 5 時,3 名子女中年紀最大、18 歲的 Judye 因為突然的劇烈頭痛醒來,赫然發現自己的頭正在流血,回過神來時,竟看見父親手持一個染血的槌仔,站在自己的床邊。
李衍蒨:哥倫比亞大毒梟 Pablo Escobar 之死(下)
解剖報告指出 Pablo Escobar 身上有三處子彈傷,分別由不同凶器造成:有遠距離射擊,也有手槍。而中槍的位置不禁令人疑惑:到底是否三槍都由他人發射的呢?如果是的話,又會是誰?如果不是,又會否有自殺的可能呢?
李衍蒨:哥倫比亞大毒梟 Pablo Escobar 之死(上)
有人開始推測 Pablo 自殺的可能性。但如果是他殺的話,兇手會是誰?如果是自殺的話,又是為甚麼?到底有沒有更多線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