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疫前「無病也戴罩」的亞洲人,美國人以往甚少接觸外科口罩,戴的人不是醫護人員,就是在派對假裝醫護。直至疫症爆發,政府頒佈口罩令,在全國各地引起爭議、指責和蔑視。不過「美聯社」發現,來到 2023 年盡頭,口罩並未徹底從當地消失,反而融入到美國社會當中,成為部分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日常
|共19篇|
【專訪】觀察、準備、反省 —— 役所廣司的演戲日常
演員是甚麼?既是容器,也是明星。當年役所廣司放棄公務員一職,從舞台劇開始踏上演員之路,大概也沒想到幾十年後,自己會「盛載」一個至為普通的角色,再藉此躋身國際級影帝的行列。這位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帶同其得獎新作「新活日常」(Perfect Days),日前來港參加香港亞洲電影節的大師班和映後分享。
【展覽】法國攝影師 Willy Ronis 香港個展 —— 那些年的巴黎日常
Willy Ronis 生前已把大多數照片捐予法國政府,並於 1985 年在巴黎東京宮舉辦回顧展。這次展覽主要展出他於 1946 年至 1956 年的經典作品,全都是來自他孫子的私人收藏,可謂極為珍貴。
【Soul Monday】免費「樹洞」,聽你訴苦
真心說話難開口,尤其是在強調合群、重視形象的日本社會,再多辛酸也不易提起。長野縣兩名青年便自願充當「情緒垃圾桶」,定期在晚上安坐鬧市路邊,豎起寫上「 聽你發牢騷」的紙牌,讓陌生人來吐苦水,全程既不說教也不收費,將女子高中生的暗戀到企業管理層的煩惱,統統往「樹洞」裡倒。
晝伏夜出:酷熱下的新生活模式
今夏美國各地錄得破紀錄高溫,日間天氣熱到令人難以忍受。部分人開始晝伏夜出,在凌晨時分醒來,把購物、運動甚至工作等日常活動,從白天推遲到較涼快的晚上才做,藉此避過烈日的煎熬。這種生活模式令深夜不再荒涼,還促使政府及企業調整設施及服務營運,創造出有別於尋歡作樂的夜生活經濟。
【烏克蘭戰爭】不慌也不躲?基輔青年的空襲日常
16 個月以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們對俄羅斯的持續空襲變得日益麻木。頻繁發出的警報如同城市背景音效,很多人聽見了也無動於衷。他們不再匆忙逃至地鐵站等地方躲避,只待防空系統擊落敵軍的導彈或無人機,以及政府應用程式發出通知威脅解除。不少青壯年更是厭世,開始出現「認命」的怠倦感。
吳蚊蚊:好好過生活
休息了好一段時間,在想寫點甚麼題目,不如來分享一下近況。
2023 年,7 招讓你多讀書
工作、個人雜務干擾及各種娛樂引誘下,要靜下來看書並不容易。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 TODAY Show 在網站訪問了一眾愛書之人,提出新一年閱讀更多的好方法。
Moyashi:「慶祝」萬聖節
儀式本身的確是無意義之事,隱藏於儀式背後的共同體才是意義所在。萬聖節的搞怪裝扮與派對都是消費勸誘,但向附近的小朋友派糖果卻可以促進鄰舍關係。消費主義只是寄生在社會關係上,卻沒有取代社會關係本身。
曾詩敏:尋找那片草地
「疫情下迎接社交新常態」,因為疫情,我們好像更加渴求不用透過口罩而呼吸的空氣、更加喜歡陽光、珍惜草地,亦重新調整生活方式,以及心目中的節奏。
本地工藝師作品展:一切從「試錯」開始
由去年開始至今的疫情,種種事件也打破我們的日常,改變了眾人的認知,以及生活習慣。出門戴口罩、酒精搓手液傍身、減少活動、加強社交距離,成為了我們的日常。然而,一眾參與非牟利共享工作空間 Trial and Error Lab 計劃的本地手作工藝師,卻在突破中心展出過往於這個不正常社會中所創作的作品,冀以作品回應不尋常的環境,及表達對不同議題的關注。
Moyashi:復活之日 —— 完了吧,如無意外
「復活之日」是一部悲劇,因為人類文明都毀滅了,但同時是一部勵志劇,因為人類在「攬炒」後重生,文明的種子在結局復活。如此一來,這個病毒殺光人類的故事或者不算太壞。
生活重回正常,卻感到無比焦慮
疫情開始緩和,各地的人陸續再度外出,但疫症引發的各種焦慮不安,能否就此散去?英國自 3 月下旬開始,已實施 8 星期居家令,最近政府宣佈放寬限制,逐步讓國民重回正常生活,有些人對重獲自由感到興奮,但亦有人為此惆悵。
Moyashi:喜歡的話,請按讚及訂閱
志村健的死,是遲來了一年的昭和休止符,也是遲來了兩個月的武漢肺炎「震撼」。當介在公共性的身體倒下,大眾終於感受到日常的終結。
Moyashi:論日常的不可能性
所謂的「日常系」就是只屬於第一次共同體的故事,所以始終都只有小團體的人際交流,因為社會與世界都被割捨掉。但遺憾的是,這種退縮的第一次共同體是一種幻想,形同「昭和鄉愁」的文化熱潮中重新想像的戰後 50 年代。這不是現在「日常」的真實描寫,而是渴望中的理想「日常」,是一種集體想像的烏托邦。
Moyashi:九龍城寨進行曲(十二)—— 再別九龍城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模仿廢墟之物,自身也成了廢墟。錯過了 1993 年九龍城寨清拆的人,可以考慮觀看「電腦九龍城」的清拆。人造的廢墟與混沌,始終只是刻意的安排,諒其如何精細也不及真確的毀滅餘灰。
Moyashi:海拔多少公尺才叫離地?
當我們說「離地」的時候,到底是脫離了甚麼「地」?又怎樣「離」法?這個問題事實上是正在問我們所認知的「日常」是甚麼的一種狀態。答案彷彿不辯自明,但這種隱性的認知並沒有統一的結論。筆者曾經問過不同人這個問題,有人的答案是「對社會常識無知的人是離地」,有人覺得「香港政治體制沒有問題的人是離地」,也有人單純回答「有樓有物業的人都是離地」。
Moyashi:尋找日常的日常
2000 年代初,日本動畫開始興起一股名叫「日常系」或者「空氣系」的熱潮。「日常系」就是沒有目的,簡而言之,這體裁就是表現出日常生活感,故事內容多數沒有甚麼主線,甚至只是角色間的閒話家常,打打鬧鬧就完一話。但詭異的是到底「日常」是甚麼,其實很難說得清。尤其「日常」所意指的普遍性和尋常性,理應是不辯自明的東西。叫你用三百字寫出何為「日常」,該如何下筆?事實上,所謂「日常系」一點都不「日常」,起碼不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日常,反而是我們所渴望的「日常」,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現代烏托邦的寓言。
Moyashi:九龍城寨進行曲(三)——電腦九龍城
日本將原來己被拆毀的九龍城寨,重新帶回三次元的世界,我所說的就是位於神奈川縣川崎市的遊戲中心——「ウェアハウス川崎:電脳九龍城」。Warehouse 的口號是:「Warehouse 從日常到非日常。」,即進入遊戲中心,就從「日常空間」脫離。回頭看看電腦九龍城貌似生鏽殘破的外觀,與周邊城市建築格格不入,這一層差異已經突顯出「普通都市景觀」——「日常」,與「電腦九龍城」——「非日常」的空間性質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