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城堡及莊園數量數不勝數,不少都是貴族後代繼承的遺產,不過在民主取代貴族世襲領主制度的今天,一部分貴族的經濟狀況難以支撐維護祖產所需的大筆資金。有人選擇向外界請求幫助,甚至直接出售之;而出手相助的人或買家,可能是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人。
文化遺產
|共18篇|
古老當時興:西班牙青年延續鬥牛熱
鬥牛在西班牙逐漸式微,從傳統活動變成小眾興趣,文化部統計顯示,2021 至 22 賽季全國僅得 2% 人口觀賽。惟出人意表的是,觀眾年齡層以 15 至 19 歲最多,75 歲以上的反而最少。有年輕一代支持,讓鬥牛賽數目達到 7 年來最高水平。即使政府有意阻撓,亦難抵青年男女為此古老事業注入活力。
Moyashi:信者得救的文化遺產
發掘、辨別和考據事物的真假,屬於考古學的範疇,但探究事物的社會意義,則屬於民俗學和人類學的範疇。在後者的角度,「真」的重點其實不在於物件,而是珍重物件的人。在物質文化裡,即使東西還是一樣的東西,但轉個角度,意義就變得不一樣。
Moyashi:佐渡金山與軍艦島 —— 日本文化遺產策略
日本見慣做熟,很懂得怎樣在程序上迴避歷史和政治的爭議。上交聯合國的「佐渡金山故事」只包括江戶時代的歷史,明治往後的歷史並不在文化遺產的文件中。把文化遺產的「應聘履歷」縮減,只要不進入明治往後的時期,就可以在名義上跟二戰的歷史沒有關係。
是垃圾?還是藝術品?「詩意遺產」探索物的價值
哪些是廢棄之物、哪些應該被視作文化「遺產」來活化,甚至成為藝術品?誰擁有話語權為各種事物定義?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展覽「詩意遺產」,展出 6 組由來自香港及海外地區的藝術家或藝術組合的作品,參展作品揭出全球不同地方的文化議題。如策展人譚學能所言,他們「均以歷史文化遺產的視點去處理當代問題的多元手法,提出了新穎獨特的見解…… 展覽藉著作品多樣化的藝術實踐,試圖剖析一個問題:在決定哪些傳統遺產應原封保留,哪些需要重新被想像和重塑這事情上,個人有多大的掌控和自主權?」
世上最古老家族企業,1443 歲的金剛組如何屹立至今(上)
被譽為「現存世上最古老的家族企業」,2018 年盛大慶祝創立 1,440 週年,金剛組在日本飛鳥時代就已存在,對比中國歷史約是南北朝時期,比隋唐盛世還早上三年。
意大利 Espresso 的南北之爭
意大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尋求將當地咖啡文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本土出現兩方候選人爭奪代表資格。一方認為應重視地區特色,另一方則認為應重視整個意國的咖啡傳統。當地有人類學家認為,這次咖啡競爭可視之為意國南北之爭。
在馬來西亞,舞獅成為一項極限運動
在華人社會,每逢春節等大型節日,舞獅都是必要活動,以達酬神及助慶的作用。近年很多機構都視舞獅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此獨特的文化習俗更隨之不斷演化,例如香港就曾籌辦多屆「世界醒獅邀請賽」,將之視為體育盛事。除了兩岸三地,在擁有龐大華人人口的馬來西亞,舞獅發展也愈來愈有系統。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更形容,舞獅於當地已經成為一項極限運動。
疫下文化遺產 —— 失修、搶劫威脅
肺炎衝擊全球旅遊行業,各地昔日遊人如鯽的名勝變得冷清。不少世界文化遺產的管理者乃藉遊客參觀賺取維護資金,而遊客減少又令相關接待、紀念品販售和住宿等生意慘淡,甚至有人乘機盜竊文物。有見及此,不同國際組織開始向營運困難的文化遺產管理者,提供各種支援。
如何讓香港的「非遺」與現代產生碰撞?
文化遺產,含有把過去人類所創造的「文化」傳承予下一代之意。實質存在的,如歷史建築可透過修復、翻新等方法加以保育,那麼「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無形」的東西,又可怎樣承傳,甚至融合現代知識,成為當代藝術?
日本人討厭吃魚了嗎?
豐洲市場開幕半年,累計魚產品銷售量與築地時代相比下降了 7 個百分點。負責人說有關原因有很多,無法一概而論。但有評論卻指這是「少食魚(魚離れ)」的潮流所致,有需要超越供應,從全體市場消費入手改革。
Moyashi:如何保存一個廢墟?
保存風化的「古蹟」,與保存古蹟的「風化」是兩回事。保存一個建築群於廢墟的狀態,即使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日本與長崎市政府所面對的問題是:需要保存與修復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軍艦島,但完善管理下的軍艦島就可能失去廢墟的感覺。當建築被維修、草木道路被整修,那個還是大家想看的軍艦島嗎?
唐明:還是前朝好呀
也可能是「大明成化年製」、「大明弘治年製」的印記,相當於 Breguet 這種名錶,或 Hermes 這種手袋,或香港的白加道、馬己仙峽道這種街名,令人感覺良好⋯⋯ 仿造的好物,依然比原創的爛物,好上一萬倍。
Moyashi:軍艦島
去年 10 月,長崎刮颱風吹爛了軍艦島的碼頭,維修了 4 個月,直到今年 2 月才重新開放給旅行團登島。趁登島遊重開,筆者上星期跑到長崎兩天,就是專門為了看軍艦島。
Live Norish:淺談瑞典街市 Saluhallen
Östermalmshallen 的原址正進行保建維修,在 2018 年才會重開。市政府在原址旁興建了臨時街市,把所有檔口原封不動搬地到新址。建築風格雖然現代了,但街市那份親切和傳統的人情味仍在。也正因如此,Östermalmshallen 的文化保育不只是停留在建築的硬件上,而是街市作為人與人之間通過食物交流接觸的匯聚點。
Moyashi:文化遺產 DIY
文遺當然是歷史文化的紀念物,但牽扯到歷史文化,就必定與政治經濟有關。無論申遺,抑或經營文遺都是一場角力,有時窺探背後的角力,比看文遺本身更有趣。
Moyashi:航行在歷史風波中的軍艦島
2015 年,當時日本費了差不多十年時間,終於以「明治日本工業革命遺產:製鐵、製鋼、造船、煤炭業」的名目,成功令軍艦島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基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韓國早在正式登錄前已強烈反對,認為文遺化是不尊重當時在日朝鮮人的勞役史。當時有為數不少的朝鮮人在島上被迫勞動,有的是被宣傳騙來,亦有的是被抓捕來,最後無數人在礦坑意外,或因為惡劣的生活環境死去。日本為軍艦島申世遺的行動,觸動了韓國這段歷史的神經,認為冠上「文遺」之名,是美化了這段歷史。
舊書有一種甚麼味?
舊書店都有一種獨特的氣味,但到底是甚麼味,又是甚麼成分形成了這種懷舊的氣味?